今年的“小龙虾季”业已过半。前段时间小龙虾价格“断崖式下跌”的喊声,虽然有惊无险,但也真是吓坏了不少业内人。目前小龙虾加工企业少,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小龙虾综合利用不够,附加值开发不充分,加工产品大多趋同,同质化严重。未来小龙虾产业要未雨绸缪,以模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更加优质的产品供应,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今年小龙虾的价格起落幅度大,势必会挫伤众多普通养殖户的积极性,到明年养殖的人少了,小龙虾产量低了,价格也许会进入新一轮的上涨。
刘俊海认为,小龙虾和猪肉、大闸蟹没什么两样,都有它的价格轨迹。从几年前的“大蒜周期”“猪肉周期”“大闸蟹周期”,到如今出现的“小龙虾周期”,大多数农产品都经历过价格上的大涨大落;价格低谷产生的原因,几乎都与供大于求有关。当然,优质的产品在竞争中总会拥有市场。
着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说,尽管小龙虾生长期较长,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小龙虾仍属于季节性产品。季节性产业典型的表现就是存在发展的高峰和谷底。
第2页 /(共2页)
宋清辉认为,季节性产业的显着特点是“旺季”和“淡季”。因此,除了在旺季举办特色文化节等活动以外,如何利用好淡季也是推动产业兴旺发展的必备条件。
宋清辉表示,在淡季,可以围绕小龙虾生产周期做文章,根据小龙虾生长季节性特点,组织学生们观看小龙虾生长过程,以及小龙虾培育讲座。可以仿效旺季时的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在淡季还可以组织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旅游活动等,对各种不同需求的人们进行“量身定做”,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口味的消费需求。
素材源自《农民日报》
编辑:何鹏
统稿编辑:张程
责任编辑:曹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