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龙虾迎来产业拐点,“善变”才能赚钱
文 | 农财宝典-小龙虾通记者 邓汉文
9月份的小龙虾消费逐渐冷却,养殖市场终将迎来淡季。2018年小龙虾产业持续火爆,养殖户普遍认为小龙虾市场几乎遍地机遇,入手即赚。短短1年时间后,今年小龙虾市场反而落得几家欢喜几家愁,将近80%养殖户挣扎在亏本边缘。如今摆在养殖户面前的核心命题将是:明年怎么才能更好赚钱?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8年小龙虾总产量达163.87万吨,养殖总面积达1680万亩,其中小龙虾稻田养殖产量118.65万吨,养殖面积1261万亩。对比往年官方数据,2017年全国小龙虾产量达112.97万吨,业内预计2018年产量为120万吨,实际数据比预期数据还高出40万吨,增长幅度可想而知。
2007-2018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变化情况
由于养殖规模大幅度增长,对养殖终端价格冲击明显,尤其是各地扶持政策大力引导下,稻田养殖规模增长速度尤为迅速,直接加剧2019年小龙虾上市的集中度,导致5-7月份养殖端市场近乎烂市。自5月中旬开始,5-7钱成虾价格维持在14元/斤范围,加上消费市场热度逐渐褪去,供过于求导致连续数月的低迷价格。因此养殖户大面积亏损,丧失养殖信心,甚至滋生一些“宁愿踩死,也不卖”的过激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3月份湖北地区虾苗价格冲破历史峰值,高达37元/斤,其中背后原因正是2018年年底湖北、湖南、安徽等产区初新设塘口对种苗需求的激增效应。但是,小龙虾具备自繁自育的品种特性,2020年新塘口的种苗需求将大幅度下滑,成虾池塘的产能进一步释放,5-7月份成虾市场极可能将出现更加严重的供过于求,整个产业或再度陷入“虾贱伤农”的怪圈,明年价格或再度暴涨,甚至超去年高峰。小龙虾价格暴涨暴跌将是接下来几年产业最明显的特点,这也是疯狂小龙虾野蛮生长过程的必然洗礼。
无疑,这种趋势将直接冲击整个产业生态,尤其风险避规能力差的养殖户首当其冲。近两年小龙虾产业快速壮大,吸引着不同行业的跨行者进入养殖端,来自酒店、农资、银行等养殖户数不胜数。面对2020年行情趋势,假若该部分“非专业”“缺经验”的养殖户未能认清市场趋势,调整养殖模式,实现避规风险,难免遭受一场新的“经济危机”。
在记者看来,只有极少养殖户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掘金”,那便是“善变”的养殖户。8月中下旬,记者走访湖北小龙产区时发现,不少饲料企业已经明确判断出明年市场趋势,集中精力提高池塘生产效率,实现4-5月份错峰“早出虾”“出大虾”。因此,鼓励养殖户将虾苗繁育和成虾养殖分开来,将成虾池塘效率最大化,并纷纷推出“塘中塘”、“养育分离”等养殖创新模式,意图在明年市场上以“早虾”“大虾”取胜。
一定程度上,“养育分离”模式已经实现小龙虾传统模式的更新换代,姑且可以称之为“小龙虾养殖2.0”版本。相比以往“育养同塘”的模式不同,这种模式操作更类似“对虾模式”,各环节操作趋向精细具体,务求养殖户更高的池塘管理水平,考验养殖户对小龙虾习性的掌握能力。“养育分离”模式将会是未来几年小龙虾养殖群体的技术水平和盈利水平的分水岭,无法掌握模式调整的养殖户难以盈利。
善于调整养殖模式的养殖户,在新的市场趋势中获取“掘金”机会,一成不变的养殖户更容易被市场淘汰,2020年小龙虾市场将验证这个说法。可以说,“养育分离”模式成熟推广将作为小龙虾进入产业拐点的一个重要标志,未来会有3.0版本、甚至4.0版本,更甚至催生出小龙虾集约化的种苗行业(自然这是后话,不在本文讨论中)。
同时,2018年整体养殖户盈利下降的同时,饲料动保企业销量与预期相差甚远。在市场快速变化的过程中,饲料、动保等投入品企业一直作为把控市场趋势的主力,也应该明白“善变”的服务能力也是立足市场本领,好比“养育分离”模式考验进一步饲料企业的服务能力、饲料产品力以及匹配的市场资源,例如跟踪技术人员数量、产品配套、模式设计的方案等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假如贵公司无法提供好服务方案,保证自身客户盈利水平,被洗牌出局也将是迟早的事情,刚好2020年小龙虾市场就是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