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夏至未至,但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陆续进入30度以上高温天气。
随着天气一同热起来的,还有被吃货大国炒火的小龙虾。
新媒体时代,得互联网者得天下。
这种学科上被称为“克氏原螯虾”的外来入侵物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虾生会遭遇名为“中国人”的天敌。
在被炒火的5个年头里,从入侵物种硬是被吃到靠大规模养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可网红终究只是网红,小龙虾这种靠炒作火起来的美食终有过气时。
因肉少、吃起来麻烦、不安全等问题饱受诟病的小龙虾,它的网红之路还能走多远?而你是否还有投资的打算?
饿狼扑食,投资者疯狂涌入市场
在2014年,小龙虾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由长江中下游地区蔓延至全国,迅速占领了国人夜宵的餐桌,成为“夜宵之王”。
据《2018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小龙虾的需求总量约为190万吨,需求缺口近100万吨。如此一块大蛋糕,自然吸引大批投资者涌入。
首先是在小龙虾产业上游。
小龙虾盛产于江苏盱眙和湖北潜江,在这些主产区扩大养殖规模,产量勐增的同时,其它地区的“养虾运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
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具有不可控制性。市场供给的加大,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小龙虾价格的下降。
从小龙虾价格网的统计数据了解到:
从2019年2月底开始,小龙虾的价格不断下跌。其中小红(2-4钱)的价格从31元/斤跌至10.81元/斤,中红(4-6钱)和大红(7-9钱)的价格更是跳水接近70%。
其次是在小龙虾产业的中下游。
随着冷冻运输的发展以及“肥宅”群体的不断壮大,小龙虾的中下游产业模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门店,比如夜宵店、小龙虾专营店等,还有天猫、京东、盒马鲜生、周黑鸭等也加大了小龙虾成品的销售力度。
季节性太强,市场需求波动大
“夜宵,啤酒,小龙虾”,这样的营销口号让食用小龙虾的季节和场景在大家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所以一提到小龙虾,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在夏天的大排档,三五好友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吃着小龙虾。
因此小龙虾的旺季只是在5月-10月天气炎热的期间,而且小龙虾的生产本身就具有季节性,这都导致了小龙虾供求的波动性。
目前市面上经营小龙虾的餐厅大致有以下4种模式:
1.夜宵大排档,小龙虾并不是其唯一的食材;
2.小龙虾品牌餐饮企业,以小龙虾为主打;
3.普通餐厅,小龙虾只是一道应季、用于吸引客流的菜;
4.电商平台的生鲜、小龙虾半成品。
像盒马生鲜这种有财大气粗金主爸爸撑腰的平台,赚不赚钱的无所谓,它只是把小龙虾当成自家生鲜频道的引流手段。
夜宵大排档和普通餐厅主要盈利点也不在小龙虾身上,对于小龙虾,能赚钱更好,不能赚钱那也不强求。
小龙虾品牌店,因为产品单一,在旺季可以大捞一笔,在淡季老板和员工就只能在店里干瞪眼。所以小龙虾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赚四个月、平四个月、亏四个月”。
虽然一些小龙虾品牌店在产品上有创新,比如在冬季推出小龙虾火锅,但都是不温不火。
在小龙虾产业上游,养殖户盲目涌入,利润空间正逐渐被压小。在中下游,四种经营模式正在龙争虎斗,小龙虾专营店在夹缝中生存。
从这两方面看,小龙虾都不再适合投资。那么,视线转向顾客,小龙虾市场在顾客端的反应又是如何?
价格虚高不下
当下的年轻人在经历了“车厘子自由”和“外卖自由”之后,又迎来了“小龙虾自由”。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吐槽,现在一些店里的小龙虾贵到快要吃不起了。
确实,小龙虾自打被炒火之后,价格就一直虚高不下。随便打开一个外卖App,小龙虾的价格都至少在80块钱以上(还是在打了折的情况下),而店里更是卖到100元以上。
以深圳某网红龙虾店为例,在大众点评网上可以看到,该店最受欢迎的小龙虾售价为168元/份。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为4795.3。一份小龙虾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
可能有人觉得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本身物价就会相对高一些。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广西柳州这座城市小龙虾的售价如何。
柳州作为一座因螺蛳粉而让更多人熟知的三线城市,网上可以看到那里的一份小龙虾也卖到了128元。
但要知道,柳州2018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67元。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工作生活在柳州的普通人患上了“一天不吃小龙虾就会死”的怪病。
那么,他如果想要活下去,还得冒着被认为是骗捐的风险发起水滴众筹,才能每天都吃得起小龙虾。
小龙虾价格虚高程度可见一斑,这也间接将一部分食客挡在了门外。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小龙虾价格那么高,为什么还一直那么火呢?
这一切,都是“网红”两字的力量。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可以分为5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食用小龙虾本应该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撑死能算到社交需求。但因为多了一个网红身份,硬是上升到了尊重需求。
所以就像很多人觉得喝星巴克如果没拍照,就等于白喝一样。那现在是去吃小龙虾,如果不拍照发朋友圈,那就约等于白吃。
大家吃了小龙虾都发朋友圈,就给人一种小龙虾很火的感觉,然后其它人又喜欢随大流,即便对小龙虾不感兴趣,也会象征性的去试一下。
食用小龙虾的安全性持续遭质疑
《震惊:小龙虾不属于虾类,是一种虫子!》类似这样标题的文章想必大家都有在朋友圈里见到过。
在吓死人不偿命的自媒体各种“震惊体”的轰炸下,很多人都被灌输了吃小龙虾不卫生、不安全的观念。
虽然有一些文章被证实是谣言,但对于手机辐射能致癌都坚信不疑的长辈来说,想让我们父母辈的人吃小龙虾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不但他们自己不吃,还号召身边的人都不吃。这些都决定了小龙虾的受众群体并不会那么广泛。
不过也确实,小龙虾作为外来物种,正因为它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所以才会泛滥成灾。
可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都有着太多的隐忍。因此熬夜和满足自己的食欲,就成为了我们最触手可及的任性和放纵。
而麻辣重口的小龙虾便乘虚而入,在深夜占领了都市人的舌尖。
小龙虾未来是否还会继续走红?现在是否还值得投资?未来3、5年,小龙虾或许还拥有继续走红的资本。
那就“让小龙虾飞一会”,等市场冷静下来,在马太效应影响下,市场最终就只剩那几个网红连锁品牌店,以虚高价格带领着小龙虾深度痴迷者纵横江湖。
至于小龙虾啥时候能彻底凉透,当大家去吃顿小龙虾都觉得不值得发在朋友圈时。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吃个一百多的小龙虾似乎也不值得发朋友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