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县:稻虾飘香丰收忙 强县富民产业兴

   2019-10-01 网友投稿4570
核心提示:湖南南县:稻虾飘香丰收忙 强县富民产业兴人民网长沙9月30日电 农民扮禾迎丰收,稻虾飘香进万家。金秋时节,湖南南县55万亩稻虾田进入丰收,田间地头均是忙碌的身影。“南县稻虾产业正是红火的时候,我们要

湖南南县:稻虾飘香丰收忙 强县富民产业兴

湖南南县:稻虾飘香丰收忙 强县富民产业兴

人民网长沙9月30日电 农民扮禾迎丰收,稻虾飘香进万家。金秋时节,湖南南县55万亩稻虾田进入丰收,田间地头均是忙碌的身影。“南县稻虾产业正是红火的时候,我们要打品质牌、走特色路,作好生态小龙虾和有机稻米相结合的文章。”南县亮景苑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明亮谈起南县稻虾的未来,满脸是笑。

从2000年开始,南县尝试推广“低洼湿地稻虾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在生产模式中,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荫、避害,相得益彰,不运用化学肥料、农药,最终到达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这样产出的米更香甜、品质更安全,虾更洁净、肉质更美味,既能减少农村水土污染,又能提高稻米质量。

通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南县打造了7个高标准集中连片万亩稻虾示范基地,建成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稻虾标准化生产基地22个,建成20多个以稻虾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培育发展稻虾种养、销售、加工等新型经营主体近400家。2018年,全县共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万亩,年产小龙虾8万吨、稻虾米2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南县稻虾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已跻身全国三强。

稻虾米产业不仅强县,更能富民。据统计,南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500 户 6500 余人直接参与“稻虾”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6594 亩,还有300户贫困户参与“稻虾”产业的延伸产业虾笼编制工作。

每到小龙虾上市的季节,总能在青树嘴镇白鹤堂的一片水田里看到一个头戴斗笠、穿着水裤的身影,熟练地收起着一张张虾网。“以前就靠着家里种几亩地,每年着卖稻谷的几千块钱,孩子的学费都不够。”贫困户彭建芳说,夫妻二人都有长期慢性病,辛苦地供养着读高中的儿子,2014 年 12 月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彭建芳抱着试一试的打算加入了由南县小龙虾协会会长陈明亮建立的一个党建促扶贫基地,进行技术培训。2016 年,彭建芳把家里 4、5 亩稻田改造成了稻虾田,开始养殖小龙虾。

陈明亮还帮助彭建芳开挖水沟、铺设机耕道,由于小龙虾的收购价是根据市场行情和品种、品质来决定,每天的价格都不一样,担心彭建芳刚入行吃了价格的亏,陈明亮就每天帮他联系价格比较稳定的收购商。

“这第一年呐,就这 4、5 亩虾田就带给我 2万多元的收入,第二年口袋里多了,胆子也大了,就在邻舍手里又流转了 20 来亩地”,说着说着,彭建芳胸也挺起来了,脸上洋溢着笑容、透露着自信。2019 年,彭建芳的养殖规模开始扩大,现在已经有了 100 余亩稻虾田,一年纯收入达到 20 多万元,还雇用了十几户周边的贫困户工作,不时还有其他村里的养殖户上门来请教经验,为其他贫困户、养殖户讲上那么几课。“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学、肯干,人人都能脱贫致富”。彭建芳勤劳肯学,坚强自立,一举摘掉“穷帽子”,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养殖大户的蜕变。

南县三仙湖镇咸嘉垸村 50 多岁的农户李再田,因有先天性耳聋,文化水平低,妻子智力残疾。夫妻俩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日子过得紧巴巴,是当地有名的困难户。

2018 年,政府对他们一家实行产业帮扶,夫妻俩尝试着搞起了稻虾种养。他们从邮储银行贷了 5 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改造了农田,购买了虾苗。养殖大户曹政奇则负责对他们予以技术指导,提供产品销售渠道。

“夫妻俩是特别勤奋的人,将自家的虾子照护得很好。”曹政奇介绍说,市场价格好时,夫妻俩就下水捞虾。一年下来,亩平收入近万元,扣除成本、银行利息等,也有 4000 多元一亩的纯收入,2018 年成功摘下多年的“穷帽子”,2019 年,养虾面积进一步扩大。

“脱贫不是终点,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做稻虾产业的推动者、奔向小康的见证者。”南县县委书记李劲松表示,今后南县将以“南洲稻虾米”为发展重点,整合资源投入,精细资源配置,加强生产组织、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质量监管等环节的工作,形成具有南县地域特点、有影响力的稻虾米品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