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沧桑巨变 70年春华秋实
伴随着祖国成长的脚步
一代代洪湖儿女
在建设“三个洪湖”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书写了壮丽的新篇章
近日
《荆州日报》用8个版面聚焦洪湖70年发展成就↓↓↓↓↓
风劲马蹄疾振兴正当时
——洪湖市农业农村局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又是一个秋收季,收割机在农田中驰骋,风吹稻穗见螃蟹……近年来,洪湖市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聚焦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洪湖市58个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正由“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洪湖市坚持顶层设计,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比变化”纳入绩效和“三比三促三争创”主题实践活动考核。采取PPP项目方式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关停了57个违规村级垃圾填埋场实施生态修复。
——坚持示范引领,推动全域治理。按照“全域规划、联合整治、美丽示范、打造精品”的要求,聘请浙江大学园林设计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城乡设计院设计团队,结合城乡总体和土地利用规划,完成21个美丽乡村示范的村庄规划,58个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村庄规划编制进入招投标阶段。
——坚持小处着手,确保落实落细。对干道沿线、沟渠沿岸、集镇村庄等区域开展“四拆、三清、两化”整治行动,拆除约93000平方米的危旧房2288户,拆除违章建筑60000处,清理垃圾约100570处,清理杂物约66970处,硬化道路约11万米,村内道路硬化比例达97%。“三级联动”完成造林绿化13.12万亩,疏挖河渠长度220公里,打捞河渠水草79万平方米,清理沟渠约400公里,村内道路绿化比例达98%。修建农村公厕43座、户厕11200户,年内可完成农村公厕188座、户厕15657户。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基本建成运行,覆盖率达90%以上,收集率达80%以上,处理率达85%以上,出厂水质综合达标率80%以上。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综合利用率达95%。关停64家禁养区养殖场,对117家处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养殖场全面核查督办。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洪湖市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依托优势产业做强一产。持续发展以再生稻为主的水稻产业。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68.7万吨。实施“藏粮于技”战略,2019年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试点开发种植富硒再生稻5000亩。发展以稻虾连作为主的“双水双绿”产业,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75万亩,比去年增加8万亩。万亩小龙虾规模养殖的乡镇达到5个、小龙虾产量达8万吨,同比增长14%。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65%。
——做大做强水乡特色产业。华贵食品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把一根小藕带做成一个大产业,成为全省水生蔬菜“龙头老大”,实现加工产值近10亿元,带动本土及周边县市2万多农户亩平增收1000多元。湖北省首个河蟹良种培育基地在螺山镇挂牌。打造了1个河蟹万亩养殖基地(滨湖),1个万亩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基地,河蟹生态养殖面积达50万亩,同比增长1.1万亩。水产品总量达19.7万吨,渔业总产值达48.6亿元。
——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二产。按照“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园区、打造大品牌”的发展战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今年新增规上加工企业3家。2019年1至8月,39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90.899亿元,同比增长16.11%。
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水稻、水产是洪湖市两大优势产业。近年来,洪湖市围绕这两大产业,以乡村振兴,效益优先,着力绿色水稻、绿色水产“双轮驱动”。
——科技农业引领发展。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中科院水生所、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校(院)市合作机制,建立春露再生稻研发加工中心、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氏(洪湖)育种科研基地,研究并探索形成湖北再生稻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及技术模式。
——推广应用新型农技。开展再生稻钵苗育秧及机插技术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河蟹苗种本土化培育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并获国家专利。水稻“一种两收”全产业链模式得到全省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富锌富硒特色再生稻、肥稻再生,莲藕“一种三收”、稻虾连作、虾莲共生、鱼莲共生、河蟹“3+5”生态健康养殖、种青养鱼、春秋甜玉米配套等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应用和推广。数据统计,洪湖市现已建成了7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30万亩再生稻、30万亩水生蔬菜、110万亩小龙虾、50万亩河蟹种养基地;
——广泛推广应用农技。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0.4万千瓦,较上年增加1.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80.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居全省领先水平,洪湖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全面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加快产业深度融合
近年来,洪湖市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名优水产加工、粮油精深加工、水生蔬菜加工等7大农产品加工集群,培育出2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精心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了126个农产品“三品一标”标志、4个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出4个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
——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以发展优质原料基地、农产品精加工、现代农业物流、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旅游和康养产业等为重点,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和资源,招引6个农业项目。其中,阳澄湖老渔民水产有限公司计划在洪湖投资5000万元,实施“一蟹五虾”的繁养推一体化开发。
——品牌创建成果丰硕。洪湖莲藕、洪湖再生稻、洪湖清水、洪湖小龙虾、洪湖浪等五大农产品品牌齐驱并进。洪湖农产品品牌进京推介暨农餐对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洪湖春露联合社与金龙鱼合作开发洪湖春露鱼虾稻大米产品。德炎水产、楚江红水产等龙头企业生产加工的整肢虾、粉虾及秘制“十三香”口味虾等系列产品通过美国FDA和欧盟出口卫生许可销往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新业态释放新活力。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为依托,建成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家荆州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了以洪湖青泥巴藕、忆荷塘农业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电商示范企业,发展线上线下协同互动消费的新型业态。
——红色生态旅游持续发展。初步形成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温泉养身休闲游三大特色旅游板块,具有规模的“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农业旅游点达300多家,常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从业人员1.56万人,休闲旅游收入7.8亿元,创收3.2亿元,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多元。
——现代商贸物流加快发展。建成了以闽洪水产品批发市场、德炎水产冷链物流为主的集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产品展示、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2018年,青泥巴食品有限公司在“淘宝网”销售洪湖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华贵食品有限公司的“洪湖农家”泡藕带、野莲汁、野藕汁饮品“触网”年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