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小龙虾养殖是非常特别的一年,火爆的行情似乎戛然而止,成虾的价格一直低迷。接棒的河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价格相较于去年同期显著下降。虾蟹养殖户们心头估计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这小龙虾、河蟹该怎么养下去?
熟悉的防逃网/满塘的荷叶
现在,虾稻连作很多已经开始运作起来,农户们纷纷加水淹没稻茬。种稻的结束也标志着养虾(苗)的开始,据笔者了解到的部分监利地区市场情况,低迷的成虾行情令许多农户失去信息,吝惜在养虾方面的投入,连肥水工作都不做了,养虾收成听天由命了。2019年的虾稻连作是非常喜人的,虾苗价格高位运行,农户们都赚得盆满钵满。照理应该是会加大必要投入,争取出早苗出大苗的,但成虾行情低迷直接泼了一盆冷水。农户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小农思想“省一点就是赚”必然导致这个结果,听天由命,放弃治疗!
同一个塘口不同的景象/不胜唏嘘
为什么大部分成虾养殖户2019年都亏本?
一方面是行情低迷的客观原因,深究起来就是供需关系调整,养殖面积大肆扩张,在出成虾的时期供应量显著提升了,价格也就自然下来了。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养殖技术不过关,对行情的把握更是完全缺失。养殖户朋友试问问自己,你能养出大规格小龙虾吗?你能控制好小龙虾的死亡率吗?
这里,有的人也会说,我知道小龙虾价格变动规律,低价期压着不卖啊,但还是一样赚不到钱。任何水产养殖品种,压高价都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作支撑的,压高价就是与养殖品种的自然规律作抗争,你掌握得了这门手艺才能去尝试。很多同行都把这种行为归结于内心的一个“贪”字,而笔者觉得这其实就是一种赌徒心理,自不量力。笔者有一个相熟的孝感应城养殖户,养殖小龙虾仅仅是第二个年头,和很多人一样在这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水产养殖,但是他今年还是赚到钱了。原因很简单,就是量力而行、顺势而为。笔者给他的建议就是能下得到就卖,低价期一样卖,只是适当的少卖一些,控制好养殖密度。所以,他2019年小龙虾的死虾情况少,而且一直在卖虾,资金一直在回笼,高价也卖低价也卖,早早地就将成本收了回来。在必要的投入上,饲料、动保及种苗的投入上也不吝惜,视小龙虾的吃食和长势情况合理投喂、合理使用,适当地补苗。周边养殖户小龙虾大批死亡的时候,他基本没什么死亡,而且密度降低后,养出来的小龙虾规格也大一些,低迷行情下,实际上大规格的小龙虾价格并不低。
貌似风平浪静/实则被抛弃
笔者在走访仙桃地区时,发现很多人早早地放弃了2019年的养殖。包括著名的排湖地区在内,“五月魔咒”在该区域造成的死虾死蟹情况都比较严重。加上接踵而至的成虾收购价低迷,散户们纷纷放弃治疗,什么“调水”、“护草”通通抛之脑后,甚至在池塘里有小龙虾的情况下,连饲料都不再投喂,任由虾宝宝们自生自灭。就连《水产笔记》资深合作养殖户的塘口,也因忙于其他项目而疏于打理池塘没有挣到什么钱,拿当事人自己的话说:“毛利相当于就是支付了自己人工钱”。
一塘水也失去生机
好在他们的池塘都是自家的,没有租金一说,自己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有的直接种上莲藕了,投入小、无需怎么打理。
你还看得出来这曾经是小龙虾精养塘吗?
河蟹行情再浇冷水进入9月河蟹开始小批量上市,抢早的行情都还是不错的,但好景不长,收购价马上就迎来了滑铁卢。和小龙虾行情基本一样,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跌。同样,养殖面积扩大,供应量加大是主要原因,但同样的,养殖户朋友们,你们自己扪心自问,低迷的收购价跌破成本了吗?仙桃《水产笔记》资深养殖户跟笔者表达过,2019年错过了套养河蟹是一大遗憾,这低迷的河蟹行情又给他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吗?非也,对于长期养河蟹的仙桃排湖区域农户来说,涨跌经历得多了,看待行情也就更理性了。
虾蟹养殖路在何方?现实似乎如此之惨,我们养殖户朋友还需要继续吗?如果你有更好的项目或去处,对虾蟹养殖已经失去信心,我建议你直接放弃而且再不要涉及水产养殖这个行当。
如果你还想一直从事水产养殖,我觉得你可以继续养殖虾蟹这个品种,实际上就2019这样凄惨的行情,你能把虾蟹养好是一样赚钱的。虾蟹毕竟是特种水产,不像四大家鱼成本相对固定,行情差的时候跌破成本价,你技术再好也一样亏本,特种水产特别是虾蟹这类甲壳类品种,基本不可能像鱼类那样跌破成本价的。虾蟹类养殖的成本价是没有一个定数的,没有固定的饵料比,技术越好你能将成本控制的越低,而且技术好养出来的规格大,你的斤收入也更高。
另外,你也可以尝试套养模式(小龙虾套河蟹、鳙鱼等等),这样来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分摊塘租成本。同样在品种选择上和技术操作上,需要有知识储备或者能够找有经验的老手指导学习。
稻田养虾的朋友,首先要争取出早苗。随着许多亏本的小龙虾养殖户弃养或转养其他品种,2020年的种苗需求量肯定是会相应缩减的,但早期苗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价格也高,这是第一个机会。另外,尽量多出苗,赶在苗价开始崩盘前,把降低密度降下来,开始以精养的模式尽早养出大规格成虾。
资金实力/规模/技术
总结与建议对虾蟹养殖来说,行情涨跌是正常现象,物极必反,在疯狂的高价之后,必将迎来一段时间的低迷。我们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市场消费端,消费需求在,大家就有得玩。哪天大家会不吃小龙虾、河蟹呢?除非因为某些影响健康的原因大家不敢吃。吃河蟹多少年了,小龙虾多少年了,这方面的原因其实完全不必考虑。
虾蟹这类甲壳类的水产养殖品种都是特别难养的,会不断地有人加入进来,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吃亏退场。正因为这个情况,虾蟹类的行情几乎是不可能跌破成本价的,是一直有利可图的。那么,养殖户之间比的是什么?资金实力、规模?自然是有的,更重要的是比拼的技术,而技术是需要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沉淀与积累的。要么劝你尽早放弃,要么就支持你一路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技术有了再不济去给大型养殖户、养殖公司做技术总监,也能有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