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向世界》刊登了《“虾稻共生”富农家》,重点推介我县龙虾产业发展情况。
《走向世界》是一份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杂志,全彩色印刷。内容以经济报道为主,兼顾文化、生活、时尚等社会各方面,每期有特别策划的内容,对当前的热点进行深入、全方位报道,杂志图文并茂,装帧精美。
鱼台地势低洼,历史上水涝频发。经过多年来挖河修渠、治水改稻,如今鱼台变成了“聚宝盆”。这里出产的鱼台小龙虾闯出了大市场。目前,鱼台县小龙虾养殖面积已经达到13.5万亩,小龙虾产业产值约15亿元。
“好水出好虾,尽管每斤比其他地方要贵三五元,但还是供不应求。”这两天,鱼台吉祥水产店经理仇广东一直忙着把小龙虾装箱发往全国各地,火红的小龙虾映红了仇广东的脸。
3年前,鱼台“生态龙虾”产业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尽管品质良好,但与南方主产区相比,在知名度、品牌力、议价权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市场缺位。如何让“生态龙虾”迅速打开局面?在赴多地考察后,鱼台县从政府到企业的心里都有了答案。
2017年7月,首届中国·鱼台龙虾节在鱼台孝贤广场开幕,产业论坛、招商洽谈、美食饕餮,孝贤广场成了鱼台及周边县市居民欢乐的海洋。包括水产品集散交易中心、龙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等共计12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额达8.49亿元,初步在国内市场打响了“生态龙虾”品牌;2018年7月底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鱼台龙虾节上,高峰论坛、烹饪大赛等28项活动以“做大龙虾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进一步推高“生态龙虾”的品牌效应。
“龙虾节吸引了八方来客‘吃龙虾、喝啤酒、看演艺、交朋友’,共享鱼台龙虾盛宴,进一步放大了生态龙虾的品牌效应。我们会持续把龙虾节办成招商节、旅游节和致富节,掀起乡村振兴的热潮。”龙虾节负责人刘学圣如是说。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鱼台龙虾节新闻发布会暨生态农产品展销会上,“生态龙虾”领衔鱼台优质农产品走进泉城舞台,鱼台龙虾节完成从“龙虾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蜕变,在“生态龙虾”品牌建设搭建的舞台上,大米、毛木耳、杞柳等本土优质农产品正形成品牌矩阵。
鱼台独特的气候条件、水质条件以及独特的天然饵料和生态养殖模式铸造了“鱼台生态龙虾”之精品。为打造区域品牌特色,济宁市政府把鱼台定为“龙虾产业经济带”,鱼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扶持龙虾产业发展,并明确坚持以生态养殖为重点,以质量安全为根本,以龙虾节为载体,全力打造“鱼台生态龙虾”区域品牌。
“稻虾共作”优势互补鱼台境内17条河流纵横交错,数万条沟渠连贯相通,星罗棋布的坑塘达4万余亩,还有70平方公里的沿微山湖生态湿地,为小龙虾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借助河流多、水质好的生态优势,鱼台县不仅推广了“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还有效改善了稻米品质,全县35万亩优质水稻的种植优势得到发挥。
说起“稻虾共作”的优势,鱼台县渔业服务中心主任赵兴华做起了科普: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共用一块稻田,稻田为龙虾提供良好的栖息、摄食和生长环境,龙虾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其粪便和蜕下的壳又能为稻田提供有机肥,实现稻虾互利共生、优势互补,达到绿色稻、虾双丰收的效果。在推广过程中,鱼台县牢牢把握“技术”“标准”两把尺,对养殖户进行指导,保证“生态龙虾”的生产品质。目前,鱼台稻虾、藕虾共作面积已达13.5万亩以上,“生态龙虾”产值超过20亿元。
在鱼台县裕米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1200亩养殖基地内,龙虾住进“稻藕虾生态养殖小区”,实现“外封闭、内循环”的尾水“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公司负责人王成华说,这种养殖模式充分结合稻虾、藕虾共作的不同特点,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自持能力的微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分为稻虾区和藕虾区两大部分,稻虾区为生产区,以生态龙虾和有机大米为主要产品。藕虾区利用莲藕自净能力强和莲叶遮阴效果好的特点,净化水质、涵养虾苗。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不向外排放废水。稻虾模式自繁自育、藕虾模式净化水质涵养虾苗的模式在国内属于领先的生态养殖模式。”王成华介绍说。
多年来,鱼台县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展开产学院战略合作,制定完善了《鱼台“藕虾共作”技术规程》《鱼台“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不断完善种苗繁育等鱼台龙虾产业的技术支持体系。2011年“鱼台龙虾”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大面积实施这种养殖方式的张黄镇也在去年入选山东省特色小镇。为形成区域品牌特色,中共济宁市委、市政府将鱼台县规划为“龙虾产业经济带”,鱼台县委、县政府把做大做活龙虾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并成立品牌兴农战略推进指挥部,实施“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全力打造“鱼台生态龙虾”品牌。
推进龙虾全产业链发展为大力推进龙虾全产业链发展,鱼台县积极扶持龙虾加工企业发展,加快龙虾成品、半成品、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大大提高了龙虾产业的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当前,鱼台县与贵澳集团签订的龙虾农旅数据小镇已开工建设;与湖北大自然农业公司签订的种苗繁育基地项目也正在全力推进。“此外,我们还结合电子商务,打造产业升级版。线上平台订购,线下市场派送,保障了鱼台龙虾迅速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中共鱼台县委书记董波表示。
鱼台县湖中鲜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油香四溢,生态龙虾经过十几道工序后成功“出锅”,通过冷链运输销往全国市场。“我们是去年刚刚投入生产的,国内先进的液氮保鲜生产线可以做到成品龙虾全年销售。今年我们预估可以加工成品生态龙虾2000吨以上,产值1.7亿元以上。”企业负责人李雷说。
据了解,该公司生产车间内造价数千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以生产多个口味的龙虾,零下196℃的液氮速冻保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龙虾的鲜味,现在公司产品主打北方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据李雷介绍,鱼台的水质优良、溶氧量高,虾肉饱满,市场非常认可,经过标准化生产,锁住生态龙虾的最佳风味,通过冷链运输可以做到全年销售。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销售,在现有的麻辣、蒜香、十三香等口味的基础上开发出柠檬等新口味,争做市场领跑者。公司目前拥有千余亩的生态龙虾养殖基地,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的井喷,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因此,企业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以“企业+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满足企业产能。
“今年我们打算,通过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逐步做大做强鱼台龙虾产业,打造乡村振兴鱼台样板。”鱼台县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赵兴华表示,下一步,鱼台将聚焦龙虾产业化,大力提升规模和效益。同时,围绕龙虾制定一系列标准,实现从做产品、做文化到做标准的提升,不断增强龙虾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富民贡献度,全面叫响鱼台“生态龙虾”品牌,为乡村振兴输送不竭的动力。
文/伊宁来源:《走向世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