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夜晚的大排档总是人满为患,小龙虾是则是此时餐桌上广为人爱的美食。我们一年吃掉的小龙虾钳子牵着钳子可以绕地球N圈。可是国内外关于小龙虾“中毒”导致肌溶症的报道却屡见不鲜。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小小美味背后潜在的危害。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habdomyolysis,RM)
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
特征为:全身肌肉疼痛,无力和褐色尿。横纹肌坏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发病早期低钙血症和后期高钙血症并骨骼肌钙化、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肌溶症顾名思义是横纹肌损伤,细胞内容物漏出,常常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在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中,有10%~15%的肌溶症发生率,而肌肉溶解症患者中有20%~33%发生急性肾衰竭!!!
这个锅,小龙虾背的真不亏!
小龙虾一宗罪:洗虾粉?
小龙虾因为在污水中养殖,身体各部位藏污纳垢,导致人力很难洗刷干净。所以,使用洗虾粉来浸泡小龙虾成为了行业里通用的方法,用洗虾粉洗刷过的小龙虾外表光鲜亮丽,看起来让人食欲大开。
目前广泛认为用来洗刷小龙虾的洗虾粉是导致肌溶症的罪魁祸首!我们现在来看看洗虾粉的成分有哪些。洗虾粉其实是工业领域普遍使用的一种除锈剂,对于其成分目前普遍认为有两种:分别为焦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以及草酸(乙二酸)。但无论是草酸还是柠檬酸,经过长时间水煮,只会有少量的残留,人体少量或微量摄入,并不大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
而目前盛传的洗虾粉成分很可能含有甲醛次硫酸氢钠,即“吊白块”。因为吊白块便宜且效果好,但晚期(摄入6-24小时以后)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是在家里自己烹调的小龙虾,不会用吊白块来清洗,所以吊白块也不是横纹肌溶解的主要原因。
小龙虾二宗罪:催肥激素?
很多个大的小龙虾很可能被催肥,而催肥的药物包括各种性激素,生长激素等促进生长素,而这些与横纹肌的溶解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养殖户为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投用抗生素,而引起未知的内源性毒素沉淀,或是物种变异。
小龙虾三宗罪:重金属?
小龙虾的生长环境也让人担忧,它对于恶劣水质的适应性强,体内很可能存在重金属残留物,从而进入人体。
小龙虾四宗罪:毒水澡?
还有一种说法是目前最具有可能性的假设也是专家比较认同的假设:外源性毒素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例如有毒水藻。
质控中心工作者
你们吃的安心,我们就很开心
我们建议小龙虾最好不要吃,如果一定要吃的话,就吃正规渠道养殖的小龙虾,并且不要吃虾黄。
(专家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