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鲫鱼的模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稻田养殖模式和池塘模式。还有单养模式以及混养模式。无论是那种模式养殖鲫鱼,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如下:
1,鲫鱼生长繁殖快:鲫鱼很好养活,一是鲫鱼耐低氧,其次是鲫鱼活动范围广泛,静水养鲫鱼,流水养鲫鱼。浅水养鲫鱼,深水养鲫鱼。
2,鲫鱼耐低氧:鲫鱼如果没有农药污染的话,它的耐氧能力比泥鳅鳝鱼以及小龙虾不会差,而且鲫鱼在缺氧环境下,有着和小龙虾非常类似的剧痛,也就是趴草浮水,除此之外,在面对水质恶化以及温差变化过大的前提下,会直接栖息在水体底层逃命。
3,鲫鱼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
鲫鱼既可以生活在浅水环境里面,也可以生活在深水环境里面,当然还可以生活在水体中层,如果有喜欢钓鱼的朋友应该有印象,不管垂钓在那层水体里面,往往咬钩最多的鱼类就是鲫鱼,这充分证明了鲫鱼的活动范围广。
4,静水和流水都可以养好鲫鱼:
静水也可以养殖鲫鱼,相对来说静水有机质多,水比较肥,这种情况下鲫鱼的生长密度会大一些,但是生长的体积会相对比较小。鲫鱼作为杂食性动物,什么都吃,所以静水里面的有机质颗粒物也是它们的最爱。而流水养鱼,会导致鲫鱼单位产量低,但是同时鲫鱼长得大,而且干净品相好,自然状态下的湖泊和河流长出来的鲫鱼就是流水养鱼的例子,在流水里面鲫鱼同样会摄食小于小虾和水草等等物质。
5,鲫鱼对环境的要求很低:之所以说鲫鱼对环境的要求很低,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在任何水体都能顾见到鲫鱼的影子,甚至还包括在污染严重的臭水沟里面都能够见到鲫鱼的存在。总之,鲫鱼对环境的要求真的是不高,不过环境好坏影响鲫鱼的品相和规格以及产量。
上面介绍了鲫鱼的不同的生态环境对鲫鱼的生长繁殖的影响。接下来进入正题,6亩1米深水能够养殖多少量的鲫鱼。这就涉及到养殖模式的问题。
这些共同的特点也决定了鲫鱼是很好养殖的,具体到具体的养殖模式来说,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接下来,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
1,稻田养殖稻花鱼:
稻田一来水浅其次有机质比较多,因此还是比较适合短期快速养殖鲫鱼的,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可以超过2000条一亩,虽然稻花鱼总产量比较高,但是普遍出售的商品鲫鱼规格小,出售的价格也不高,总体经济效益也不算很理想。因此为了加大单位产量,建议1000条一亩地的养殖密度会比较好,稻花鱼养殖模式的好处就是不用刻意管理,尤其是不用额外投喂饵料,因为稻田有机质丰富,还有大量的稻慧以及各种害虫,这些都是基于的天然适口饵料,而且也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支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池塘养鱼:
池塘养鱼深度一般都超过2米深,所以自然养殖密度就可以大一些,我们这里一般池塘养殖鲫鱼的都是每亩天投放12万一条左右的苗子,收益还不错,因为鲫鱼在水上,水中以及深水环境下都能够生长繁殖,因此池塘精养模式在单位产量上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考虑到池塘养鱼风险大,投资也大,要改水用药以及肥水培育有机质,而且密度高,疾病防治比较困难,所以总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养殖户的养殖经验以及勤劳程度。
3,混养鲫鱼:
以上说的都是单养鲫鱼,实际上在我们这边,尤其是10年以前,家家户户都有都有小鱼塘,大部分时候都是采取混养鱼类的方式来小型养殖的。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鲫鱼苗子1400条,然后搭配适量的鲢、鳙和草鱼,这些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条,可净产鲫鱼1000斤以上,其它鱼400斤左右,效果还是不错的。注意如果是以养鲫鱼为主,必须保证水体里面食肉性鱼类控制在少量范围之内,比如黑鱼鳝鱼等鱼类,不然损失惨重。
小结:
俗话说千年草籽万年鱼,这说明这些鱼类繁殖力强,其实说的就是鲫鱼,我记得年年清塘,年年在稻虾田里面都不缺鲫鱼,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捞,包括现在这个时候,寒冬腊月也不例外,足以说明鲫鱼产量高,但是价格嘛,普遍不高,如何选择,在于养殖户自己的想法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