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各地还积极创新了小龙虾金融支持服务方式。江苏省开展稻田养殖小龙虾互助保险,发放小龙虾养殖专项贷款;湖南省鼓励支持种养户购买稻虾种养保险,对新发展的种养基地统一投保,保费由政府承担50%;湖北省潜江市金融机构为小龙虾量身打造了欣农贷产品,为小龙虾散养户提供贷款,通山县将小龙虾养殖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县财政安排专项作为保险补助经费。
养殖池塘标准化程度不高,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相对落后,生态循环化养殖工程不够完善。稻虾综合种养田间工程建设有待继续规范,田间沟渠挖掘不合理、不科学,田埂高度普遍偏低,宽度普遍偏窄,稻田保水、进排水闸口及防逃等基础建设还不完善。
小龙虾苗种繁育规模化、工厂化程度低,良种场、保种场建设滞后,专业化商业化育种体系、品质改良体系严重匮乏,自繁自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繁育技术规范,小龙虾良种场急需科学布局和创建。小龙虾种质资源调查需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不到位,种质资源库建立尚未完成,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不深。
小龙虾供给季节性明显,季节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但小龙虾加工比例低,与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配比。加工企业少,普遍规模小,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小龙虾综合利用不够,附加值开发不充分。加工品牌不响,加工产品结构趋同,市场认可度不高。
小龙虾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粗放式养殖、小规模养殖仍是主流,缺乏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标准限制了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化水平以及抗风险能力。行业协会、大型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组织培育不充分,数量少,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主体培育力度还应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有待提高。
据预测,目前,中国小龙虾的需求总量约为190万吨,其中餐饮需求140万吨、加工需求50万吨,需求缺口近100万吨。此外,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约为30万吨。
我国稻田和水资源丰富,适宜开展稻田养虾的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闲田以及适宜开展 小龙虾+混养模式的池塘尚存巨大发展空间,随着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建立,小龙虾的养殖技术也将进一步提升。旺盛的市场需求、向好的政策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中国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近几年,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和产业还将保持快速增长。
由于居民消费热情持续高涨,从路边摊位到高档酒店,从网上外卖到家庭厨房,小龙虾将继续在消费市场攻城拔寨。由于小龙虾自带的社交属性,以及集中供应季与夜市旺盛期重合的特点,以小龙虾为主题的品牌餐饮店和夜宵大排档等消费场景将持续火爆。随着消费习惯的蔓延和市场影响的不断扩大,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小龙虾的消费热度也将不断提升。
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价值正在逐渐显现,经济开发价值空间巨大,小龙虾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但受小龙虾苗种供应限制,苗种供给量少,价格高,此外养殖投入品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增加。成本地板的高抬、市场的扩容、消费的拉动将倒逼小龙虾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
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消费热情的持继升温,各主产地政府对小龙虾产业将更加重视,将其作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以小龙虾为主题,包含生态旅游、争霸比赛、美食评鉴、生产体验等各种活动的文化节庆,将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举办,并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节庆和地方特色品牌。作为带动多产融合发展的明星产业,小龙虾产业的星味将越来越成气候。
记得二十年前,甲鱼养殖的火爆和高效益不亚于今天的小龙虾。当时养殖的甲鱼一两百元一斤,甲鱼苗的价格也炒到烫手。但好景不长,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供求饱和,养殖的甲鱼价格爆跌,长期维持在20-30元一斤直到现在。曾经的名贵菜品如今也早已成为农村宴席上一道再普通不过的常菜。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甲鱼而言,小龙虾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消费场景。但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的提高,终有一天会出现市场饱和。
对于养殖户而言,我认为这是必须被正视和接受的客观规律。但一个行业的遇冷和终结不是一两天的事,因此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还有努力的空间,尽可能延长行业红利的周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早做出转变,挖掘行业空间,而不是后知后觉,永远跟着别人屁股后面。
目前以稻虾养殖为主的养殖模式,亩产量普遍在200-300斤左右。理论上讲,这个产量并不高,还很大的提升空间。要想提升产量,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养殖技术,加强管理;二是改良现有稻虾套养模式,改养一季虾收一季稻为养两季虾不种水稻。亩产量提高,即便小龙虾行情有所下滑,未来三五年内仍然能保证不错的收益。
由于气候原因,小龙虾上市时间一般集中于4-7月。既导致小龙虾因为大量集中上市平抑了市场价格,又制约了消费规模和消费周期。一般过了七月,小龙虾上市量减少,价格上扬,小龙虾消费既遇冷。大棚养殖正好可以实现小龙虾的错季上市,同样可以取得很不错的养殖效益。
除了大棚养殖,室内高密度养殖绝对是未来要重点突破的一个技术壁垒。仅理论测算,室内高密度养殖模式下,亩产量可以达到5000-20000斤,绝对是个很吓人的数字了。很多人都有过这方面的考虑,但目前为止,室内高密度养殖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如果有一天这种技术真的得以实现,绝对是小龙虾养殖行业的一场革命,有可能对传统的养殖格局进行洗牌。
我们知道,目前小龙虾养殖主流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深水精养模式,全年收获;一种是稻虾连作,养一季虾,收一季稻。
首先,深水养殖模式下,虾池全年保持深水位。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小龙虾夏天避免高温带来的风险,也能在冬天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小龙虾越冬。蔽端就是,由于深水精养模式长期处于深水位下,会延长小龙虾的性成熟周期,推迟虾卵孵化时间,使小龙虾出苗较迟,而不像稻虾田经过7-10月的晒塘处理,促进小龙虾的性成熟,使虾卵孵化期提前并集中。所以一般深水精养只销售大规格商品虾,而稻虾养殖的养殖收益则大部分来源于早春卖苗。
摆在稻虾养殖户面前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随着这两年稻虾养殖规模高速增长,可增加面积却越来越少,新进入者越来越理性。当家家虾塘的虾苗都足够自养甚至还有大量余苗时,虾苗失去了市场炒作的动力,原来赖以创收的虾苗销售红利必然终结。
以湖北荆州地区为首的小龙虾主产区,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稻虾养殖模式。由于一季养殖对池塘改造的要求不高,大部分只适合浅水位养殖,如何度过夏季的高温天气一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早虾苗的出完虾苗,入袋为安的还好,没有赚到虾苗的钱的只能在接下来的四五六月拼命挣扎,死死苦撑,结果仍是白忙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