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10时许,阳光普照。位于潜江龙虾城的楚虾王餐饮店门口,章登华戴着口罩,身穿着一件白大褂,正组织几名工人将泡沫包装盒装上货车。
章登华是潜江楚虾王餐饮店老板。在离餐饮店约3公里的杨市办事处境内,他还经营着一家生产休闲小龙虾产品的工厂,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休闲小龙虾在线上卖得不错,我一大早就赶到餐饮店,将包装盒转运到工厂里打包发货。”
望着空荡荡的龙虾城,章登华满脸无奈。“楚虾王已经停业48天了,为了去除工厂里的库存小龙虾,我一直在仓库里客串打包员,双手的皮都磨破了。”章登华一边说,一边伸出满是伤痕的手,在记者面前比划。
1月中旬,章登华在与武汉的朋友联系时,已经隐约知道了新冠肺炎的事情,当时没有太在意,“直到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才觉得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全员放假了。”
和往年一样,从大年三十到初二3天里,楚虾王餐饮店接受了市民预定的团年宴300多桌。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店里采购了小龙虾、牛肉、海鲜等各类食材30余万元,仅采购小龙虾一项就达4吨,为春节期间正常营业做足准备。
从1月24日(大年三十)到3月11日,餐饮店已经休业48天了。“往年同期,店里每天的营业额最低可达15万元,最多可达25万元。停业期间,支付房租和员工生活费等,目前餐饮店已经亏损近40万元。更让人头疼的是,春节前一个月,我将旁边的一家虾店转了过来,投入300多万元进行了装修。”
“工厂的现状更加让人忧心,我春节期间一直呆在家里发愁,观察疫情发展的状况,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复工。”章登华说,春节前,工厂里的存货达1千万元以上,疫情发生后,深圳、长沙、青岛等全国各地的客户纷纷拒绝提货,亏损达300万元左右。
今年43岁的吴蓉在楚虾王餐饮店打工已经4年,每月收入约4000元。3月11日一大早,她赶到店里帮忙转运包装盒。“我和老公都是下岗职工,我的收入占了家庭总收入的一半。19岁的丫头在读大学,每个月2千元的生活费,加上平时的各种培训费用,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吴蓉对未来的生活忧心忡忡,她说,真希望疫情早一点结束,步入正常上班状态。
楚虾王餐饮店共有员工120余人,工厂也有百来号员工,大多数人都是下岗职工。章登华说:“疫情笼罩之下,我一直琢磨着如何保产减亏,保障员工为家庭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了。2月11日,潜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以红头文件形式,要求全市有序开展企业复工和春耕生产。这让章登华看到了希望。其实从2月9日起,章登华就在工作群里发出号召,希望员工宅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叫卖休闲小龙虾产品。
在章登华的微信朋友圈,记者发现,工厂生产蒜蓉虾、十三香虾、麻辣虾等6种口味的休闲小龙虾,平常单价在29元以上,疫情期间打折销售,每份平均价格卖20元上下。章登华说,40多名员工加入了电商团队,通过顺丰小当家、微信朋友圈等渠道销售,根据销售业绩提成,保障停工期间的生活费用。让人兴奋的是,团队最高一天在网上叫卖出了4万单小龙虾,顺丰拖走了两个专车。目前,工厂已经销售600余万元库存产品。
3月10日,潜江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3例。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98例,累计治愈出院179例,累计病亡9例。“潜江已经连续多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了,住院病人也快清零了,这让我感觉离开门营业的时间不会太久了。”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潜江龙虾餐饮企业春节后的第一波红利没戏了。从4月中下旬开始至5月,是潜江龙虾餐饮企业的第二波红利。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约有10万外地食客赶赴潜江龙虾城吃虾,成为潜江城区一道亮丽的景观。
往年食客们纷纷前往潜江吃虾
章登华说,如果4月中下旬疫情仍然影响人们的出行和聚餐,那么第二茬龙虾餐饮企业的红利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基本就可以判断今年的营业额赶不上以往全年的三分之一了,会呈现严重的亏损状态。当前,最大的困难还是周转资金问题,如果资金链出现问题,潜江不少龙虾餐饮企业将会倒闭。
往年生意好的景象
在疫情的打击下,章登华对潜江龙虾餐饮企业今年的走势依然乐观,他的乐观一部分来自潜江政府层面的反应。潜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5号通知要求,保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积极开展春耕生产。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传银介绍,全市从2月中旬有序复工以来,小龙虾俨然成为“开路先锋”,今年潜江虾稻共作养殖面积85万亩,九成已经复工。
章登华称,除了当地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外,潜江龙虾餐饮企业更应该内部挖潜。疫情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给予了不少启示:疫情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实体店关门停业时,如何将线下营销转变为线上营销?后期实体店开门营业后,线上线下如何相结合快速布局,打通销售通道?在成本升高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将小龙虾产品快速触达用户?后疫情时代,如何打造小龙虾爆品,尽快占领市场?
章登华期待,待云消雾散,潜江龙虾再次出水之时,全国的“虾迷”在餐桌上继续支持潜江龙虾!(关伯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