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近年来,盐城阜宁王山村依托当地生态优势,着力推行“稻虾共作”新型特色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稻虾共作”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这几天,那里红彤彤的小龙虾已经“抢鲜”上市。
记者在羊寨镇王山村的稻虾共养基地,看到身旁的两片400多亩的虾塘,反季节的小龙虾也是错峰上市。据了解,合作社负责人水克建在2017年将自家的稻田改成稻虾共养,小的虾苗在稻田里生长和等待繁殖,大的虾苗可以拉到市场售卖,如此循环往复,虾会源源不断生长。今年春天,为了给合作社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他决定采用错峰上市的方式,将龙虾拉到市场集中售卖,现在每亩能达到5000元左右的收益。水克建告诉记者:“今年这个龙虾已经出来有20几天了,马上到五六月份就开始插秧了,之后我们也拿到订单,在几十万斤左右,和苏州大学取得联系。这个水稻也是非常好,长出来有三个特点,一个有机质含量高,二是修根时间长,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是绿色无公害的,绝对不打农药。”
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上半年养小龙虾,下半年种水稻,水稻的秸秆可以直接还田,能给下一季的龙虾苗,提供大量的生物饵料,相比于普通的龙虾养殖,稻虾共养的模式不仅有效解决秸秆处理难题,还会让产出的小龙虾更加环保。近年来,村里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通过“稻虾共养”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在2017年成立农业合作社,吸收部分低收入农户打工,稳定的经济收入让他们成功脱贫不返贫,为脱贫攻坚打下扎实基础。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