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说的是单纯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模式,转变,事实上我们养殖户还可以适当混养一些其他鱼类来增加收入规避风险。其中就包括混养鳝鱼和虾苗和成虾分养。
改变混养思路:
一,鳝鱼和小龙虾混养模式:
1,10月份之后投放鳝鱼苗子:关于小龙虾和鳝鱼混养,流传这两个谣言或者说是误区,一个是在稻虾田10月份之后小龙虾进洞抱卵之后,来集中投放大量鳝鱼苗子,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小龙虾养殖的空档期来养殖鳝鱼,这个观点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鳝鱼在10月份投放之后,基本上会死得差不多,坚持这个观点的都是瞎说的,鳝鱼真正投放苗子的时间在每年的5到6月份,这个时间点的存活率才高,明年才有钱赚。
2,鳝鱼以小龙虾为食划不划算:第二个谣言是将鳝鱼直接投放到稻虾田里面,不喂饲料,让鳝鱼以小龙虾为食,可以多赚点。这个观点前面的是正确的,但是后面的错误,确实鳝鱼在没有其他东西吃的情况下,可以以小龙虾为食。但是要说更加赚钱就不好说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生物食物链额的能量转化率问题,生物学里面清楚的说道,生物的能量转化率只有20%,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至少5斤的虾苗才能够长出1斤的鳝鱼,这还是鳝鱼没有其他能量损耗的情况下,比如捕食以及生病。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5斤虾苗长成成虾来卖,怎么都可以长到10斤,10斤的成虾就算是5块钱一斤,也比一条鳝鱼的价格要贵。就算是在自然状态下,低密度的情况下,没有人工管理,小龙虾照样呢能够长到5钱以上,这比鳝鱼养殖要划算。说了这么多其实鳝鱼要和小龙虾混养的最好的办法还是用网箱套养,然后小龙虾在稻虾田或者塘口里面活动,这样两者才不会产生冲突,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懂鳝鱼养殖和小龙虾养殖技术,这里面鳝鱼养殖技术要难一点,所以想混养的朋友最好是先储备好养殖技术。
二,育养分离的小龙虾养殖模式:
以后的小龙虾养殖出路就是出大虾,出精品虾,这个时候养殖密度的高低就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以前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导致稻虾田虾苗过多,而且生长缓慢,根本达不到上市要求。
这次我们可以将稻虾田分为两个区按照1:4的比例,比如10亩田地面积,2亩田做苗田,剩下的8亩田做成虾田,正常情况下,一亩苗田可以产苗160斤到200斤左右,多的有300多斤,这里我们取平均数,在养大虾的思路下,一亩苗田至少可以承担4亩成虾的养殖面积,所以成虾田冬季可以一直晒田,也节约了肥水的成本和开支,同时晒田的时候还可以有效避免了低温青苔过量繁殖的难题。还有苗田和成虾田投喂的饵料也有区别,也避免了饵料浪费,做到了精准投喂。
小结:
最后低密度养殖可以保证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和规格,这样在小龙虾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养殖户可以确保过渡期不亏本,熬过这个阶段,然后熟悉了新的养殖技术,最终依然还是可以赚钱的,额额日切密度低管理起来也相当简单,这几年就当是养殖技术和实践经历的积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