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外来生物入侵,恐怕最近比较火热的沙漠蝗能够上榜。在23日上海海关的一则新闻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因为这则新闻报道:口岸对来自西亚的一批不锈钢板木质包装实施现场检疫时,截获了一只沙漠蝗。后来经实验室鉴定为沙漠蝗雄性成虫,这就成为了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这一有害生物。
东非一直到印度地区的蝗灾主角,就是这沙漠蝗。有网友调侃:没想到这家伙入侵我国的方式竟然是坐船!
同样,也是在上海,对智利进口的玉米种子进行检测时候,发现这批玉米种子带着玉米矮花叶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能够危害包括玉米、高粱和甘蔗在内的多种禾本科植物,能够使它们矮化、不育,甚至是枯死,目前,这批3.9吨玉米种子,已经全部都被销毁。
要说生物入侵的另外一个主角,小龙虾很称职。这货在若干年前,也是生物入侵的主力,不过在爱国吃货的不断发掘下,这个生物入侵的主力现在已经变身网红美食了。
随着天气热了起来,又到了吃小龙虾的时候了。很多地方小龙虾陆续上市,和往年的火热不同,今年的小龙虾罕见的遭遇到了价格销量双双“大跳水”。不管是在批发市场还是零售摊位,都看不到什么成规模,像样的售卖,往年的这个时候,可早就进入交易旺季了。
是因为今年的小龙虾太贵吗?似乎也不是。今年没种规模的小龙虾批发价格可是比往年物美价廉的多,每公斤能差20多块钱。像是7-9钱的小龙虾,去年的同期批发价格每公斤72-80元,今年仅仅才卖到50-52元。价格很便宜,咋市场如此冷清呢?
这和餐饮业的冷清气氛有关。现在很多经营小龙虾的大排档没有复工,即便已经复工的店铺,客流也比同期差很多,粗略估算,仅大单用户的订货量就比去年少了一半不止。除此外,小龙虾的价格大“跳水”,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以往年份,刚过完春节,小龙虾就开始出现在了一些餐馆中。因为刚过完春节,大货还没有上市,这时候的小龙虾价格很有竞争力,炒得很高。但今年的春节因为疫情,不少餐馆老板只好选择关店“家里蹲”。随着3月份疫情缓解,堂食才慢慢恢复,不过消费量太过于有限,加上采购量不足,毕竟买多了很大可能会卖不掉,这种焦虑的市场氛围直接表现到了价格上。
第二,目前小龙虾的品质确实不如往常。因为在疫情期间,正是小龙虾长个长肉的时候,因为疫情期间水草管理、藻类管理、投喂都不如往常,导致整体上规格大的小龙虾很少见,要等到往年同期个头和质量的小龙虾,至少还要再等一个月以上,但那时候又是小龙虾集中上市的时候,价格会进一步的走低。
目前估计,在五月,小龙虾的价格会呈现一个小高峰,之后价格恢复到常年水平,恐怕要看6月份的实际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