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新塘村的龙虾“红”了

   2020-05-29 网友投稿佚名4300
核心提示:  5月27日早6时,安徽六安供电公司驻叶集区三元镇新塘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江超、王超在稻虾田里,帮助梁德龙夫妇捕收小龙虾。  

  5月27日早6时,安徽六安供电公司驻叶集区三元镇新塘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江超、王超在稻虾田里,帮助梁德龙夫妇捕收小龙虾

  梁德龙一家五口,母亲患病天天吃药,两孩子还要上学,家庭经济十分拮据,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他和另一户村民江从建共同流转了80亩稻田,种稻的同时养殖小龙虾。其中稻子纯收入3.2万余元,小龙虾纯收入4万余元,两户分别增收了3.6万余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新塘村的龙虾“红”了   “我今年流转家门口50亩稻田养殖小龙虾,你看这些小龙虾通体红亮亮的,个头硕大,销量也好。加上下半年养鸭和水稻种植,预计全年总收入在12万元左右。”梁德龙一边从稻田里收虾一边幸福满满地说,火红的小龙虾,寓意着红火的好生活,这都是要感谢扶贫工作队争取的产业扶贫政策。   “早在2017年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始,我们就明确坚持双业并举(产业、就业)、志智双扶,在‘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上聚焦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大伟介绍说,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将国家政策与人文地理环境、供电行业优势相结合,通过多元化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新塘村位于梅山水库下游,水质优良、水草丰富,适合稻虾综合种养。该产业劳动强度小,技术要求不高,易学易会,种养风险低。而且稻虾综合种养不使用农药、化肥,稻米生态环保,销路好、价格高,增收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在扶贫工作队及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下,目前全村实现稻虾养殖近3000亩,年小龙虾产量19万公斤、无公害绿色水稻产量100万公斤,稻虾产值约700万元,每亩平均纯收入2300元以上。   “实践表明,稻虾综合种养发挥了新塘村水资源丰富优势,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返贫现象,是一条产业脱贫好路子。”张大伟评价说,脱贫攻坚不但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稻虾综合种养的成功,增强了扶贫工作队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近年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争取下,六安供电公司捐赠村集体资金27.5万元,发展淡水澳洲龙虾养殖60亩;投入20万元财政支持贫困村项目资金,发展沼虾罗氏沼虾养殖500亩。以稻虾综合种养为基础、以罗氏沼虾养殖为引领、以澳洲龙虾养殖为契机的“三虾”产业,已成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动力之一。   截至目前,六安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工作成绩斐然,全村仅有1户3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已由17%降至0.06%,村集体收入也由2016年的5万元增长到30余万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