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里“吃”出的新专利!长沙理工大学博士团队成功研发龙虾壳粉改性沥青

   2020-05-31 网友投稿8870
核心提示:三湘都市报5月28日讯(记者 黄京 通讯员 李静 田上)对长沙人而言,小龙虾是再熟悉不过的夜宵“网红”。但在科研人员眼里,吃剩的龙虾壳居然可以“变废为宝”。三湘都市报记者今日从长沙理工大学获悉,该校

三湘都市报5月28日讯(记者 黄京 通讯员 李静 田上)对长沙人而言,小龙虾是再熟悉不过的夜宵“网红”。但在科研人员眼里,吃剩的龙虾壳居然可以“变废为宝”。三湘都市报记者今日从长沙理工大学获悉,该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团队通过吃小龙虾“吃”出了一项新专利。

谈起研发过程,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吕松涛教授觉得既意外又惊喜。去年6月的一个夜晚,他和团队师生在结束了一天紧张的科研学习后,相约去学校东门吃夜宵。“小龙虾是大家的‘最爱’,不一会儿一大盆小龙虾便化为了每人桌前一座座红色的小山。”大家正打算像往常一样将龙虾壳清理掉时,吕松涛忽然抛出了个问题:“龙虾壳经过200℃以上的高温油爆后还能完好无损,说明其高温性能相当不错,如果把它用到基质沥青里面是不是能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呢?”

这个看似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却正好契合了当前国际上关于生物沥青(bio-asphalt)的研究热点。于是,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团队成员围绕“小龙虾”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大家发现,吃剩下的龙虾壳因为用途有限,除了少量用于生产低价值的水生饲料和生物肥料外,大部分都是直接作为垃圾丢弃掉,由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也越发意识到发掘龙虾壳应用价值的重要意义。”

就这样,团队成员夏诚东博士带着郭燕鹏、胡隆两名硕士开始了将龙虾壳“变废为宝”的旅程:首先将经过清洗、去油、烘干处理的龙虾壳进行研磨,得到粒径≤0.15mm的粉末,然后将其将入加热融化后的基质沥青,并经充分搅拌后得到龙虾壳粉改性沥青。大量反复的试验检测证明,掺入龙虾壳粉可以有效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

第一步:对龙虾壳进行清洗、去油、烘干处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