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天,立仓镇组织薛庙村在内的五个村,先后到江苏盱眙、湖北潜江和滁州市全椒、马鞍山市当涂等地考察小龙虾养殖。
由于看好小龙虾前景,2016年下半年,周德轩在自己的莲藕基地尝试养殖小龙虾。 2017年,虾苗上市,周德轩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在他的带动下,薛庙村小龙虾渐成规模。
为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2017年5月,蒙城县从湖北潜江高薪聘请了有着“中国虾稻连作第一人”称号的刘主权,为薛庙村小龙虾产业发展“问诊把脉”。经过分析论证,刘主权认为,薛庙村地势低洼、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发展“虾稻连作”。
刘主权不仅积极指导虾农养殖,还在薛庙村“扎根”,成立了湖北华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51亩,建设标准养殖示范基地。
“虾稻”联手闯出了脱贫新天地,打开了薛庙村发展新篇章。
薛庙村共有农田10000亩左右,其中7000亩发展了虾稻连作。据统计,通过养殖小龙虾,薛庙村户均增收6200元以上,2019年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232.8元,增速为23.9%,是全县增速的2倍以上。
不仅如此,薛庙村还带动了立仓镇的小龙虾产业发展。目前,立仓镇共发展虾稻产业6.5万亩,年产小龙虾1.2万余吨,经济效益达到3.6亿元以上。全镇有1800余人从事相关工作,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600余人,平均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以上。
要从大养虾变成养大虾
随着产业的发展,薛庙村小龙虾的名气也越来越大。6月5日凌晨,曹兵就开车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赶到薛庙村采购小龙虾。因为是第一次来,薛庙村小龙虾的养殖规模给曹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养殖龙虾的”。
薛庙村还吸引了外地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养殖小龙虾。6月5日早上,在薛庙村龙虾市场,养殖户陈金良告诉记者,他是阜阳人,去年在薛庙村流转了60亩土地养殖小龙虾。
在小龙虾的带动下,产业发展了,土地流动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薛庙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飞跃。2017至2019年三年间,村集体收入分别为21.65万元、56.81万元、65.86万元。
薛庙村同时也在寻求产业升级。从2017年开始,薛庙村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蒙城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同时为了提高稻虾连作效益,薛庙村提出了“水稻改良”计划,用生态米、有机米代替传统稻米,进军高端米市场。
薛平文家后面就有一家农家乐,主营小龙虾,很受游客欢迎。农家乐负责人周桂宇说,希望更多的人品尝和选购薛庙小龙虾,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
今年小龙虾市场的遭遇,也让薛庙村小龙虾转型升级更加迫切。
刘主权认为,一方面要转变村民的养殖方式,从大养虾,变成养大虾。小龙虾繁殖能力很强,如果不及时处理掉多余的虾苗,水塘里的龙虾就会过多,密度过大,影响生长,造成小龙虾个头小,价格上不去。
另一方面就是延伸产业链条,用多余的虾苗作为饵料,发展黑鱼、鳝鱼等特色养殖。这样既能提高成虾品质,又能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举两得。
6月4日下午,薛平文正在平整自家的水田。“小龙虾还要继续养下去,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已经把低矮的小屋换成了两层小洋楼的薛平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