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亩到7万余亩 安徽一龙虾小镇“逆袭”记

   2020-06-12 网友投稿5430
核心提示:60多岁的滕道龙因病致贫,在村里宣传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2019年开始发展稻虾连作,当年只养了四五亩地。“村里是又送技术,又上门培训,还提供免息贷款,让我们贫困户坚定了脱贫的信心。”他说,当年通过

60多岁的滕道龙因病致贫,在村里宣传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2019年开始发展稻虾连作,当年只养了四五亩地。“村里是又送技术,又上门培训,还提供免息贷款,让我们贫困户坚定了脱贫的信心。”他说,当年通过稻虾连作收入翻番,在尝到甜头后,今年主动又从同村村民手里流转了5亩地,现在稻虾连作面积达到了10亩。

“这个时间段的小龙虾皮薄肉肥味美,是最适合吃小龙虾的季节。”王如峰介绍说,该县二郎口镇曹埠村每天早晨前来村里收购龙虾的车都要排队,最严重时,一堵就是几个小时。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2007年,当地成立赤镇龙虾专家大院,聘请专家,坚持室内抓技术培训,田头技术试验示范,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种稻养虾。

二郎口镇古城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村里大力发展稻虾连作,目前养殖面积达3000多亩,占全村面积的50%。同时,还把村里稻虾连作的养殖大户吸纳入党组织,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带领贫困户共同脱贫。2019年该村已出列。

为了延伸龙虾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方式,在经过多方考察、衡量之下,2019年,二郎口镇古城村新上了投资150万元左右扶贫项目龙虾“蒸煮线”。“今年底将实现年收益10万元,村集体经济的锅里有了,贫困户的碗里也会有。”村党总支书记蒋晋告诉记者。

据介绍,“全椒龙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赤镇牌”小龙虾成安徽省着名商标。

0.5万亩、1.3万亩、2.4万亩、4.4万亩……从2010年到2019年,二郎口镇稻虾连作面积逐年稳步增加,2019年底已达7.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5%。当年龙虾产量2.1万吨,产值近6亿元,真正让圩区水田变成了致富活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从发展规模仅300亩到如今7.2万亩,从不到10人养殖小龙虾到近1500户,从亩均年纯收入不足800元到超过3000元……全椒县二郎口镇以稻虾连作为主的生态农业为突破口,蹚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镇向富足龙虾小镇的逆袭之路。

2006年,王如峰成为当地最早一批养殖小龙虾的农民之一。

王如峰说:“全椒小龙虾尤其是二郎口镇小龙虾肉质鲜嫩、质地饱满,在南京市场上批发价都高于其他地方。”。目前,当地龙虾销售至全国各地,尤其是合肥、南京、上海、江苏等周边大城市,深受青睐。

全椒县二郎口镇曹埠村村民在下网捕捞小龙虾。 沈果 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