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细分是未来趋势
此前据媒体报道,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小龙虾学院时,首批学生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而近日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的国内首家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也引发了不少关注,这一专业开设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食品检测技术、设备维修和管理等7个方向的特色专业,旨在培养“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校的“正经”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法学、物理、化学等。实际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电子材料等新兴专业应运而生。专业细分,是新形势下根据就业需求进行的调整。
进入新时代,小龙虾专业、螺蛳粉专业等新兴专业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是否有必要如此细分?对此,李子华表示,从我国今后科技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专业细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有必要做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大而综合的专业逐渐发展出许多研究方向,并且每一个研究方向都自成体系,部分细分领域完全可以设置为一个单独的专业。同时,师资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支撑着专业细分。在一个专业的发展初期,需要教师在专业广度上尽可能拓展,而当专业体系发展已趋向成熟时,每一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更加精细,就需要教师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深入挖掘、深入研究,才能培养出专精的人才。”李子华说。
他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交叉学科和新兴产业不断出现,行业和产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高、精、深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专业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如计算机科学专业就细分出了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体系结构/编译器和并行计算、人机交互、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理论和算法等十多个分支,培养专业技能更加精细的技术人才。
资料显示,美国全国高校的专业有1500个之多,美国密歇根大学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有250个左右,允许学生同时选修两个专业甚至三个专业。就此,李子华认为,专业细分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他认为,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一些新专业如国土安全、全球化研究、计算机取证学、农业生态学等在各高校纷纷出现,甚至一些大学开始允许学生自造专业,即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志向设计专业,于是有了心理人类学、意识与大脑研究、文化犯罪与家庭健康等比较“古怪”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