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麦稻轮作区,过去水稻收割后,因为没有适宜耕种的农作物,水田长时间闲置。为提高耕作利用率,桐柏县多次考察论证,决定在全县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再过一段时间,小龙虾将又开始大量上市。在桐柏县月河镇沈庄村“稻虾共作”基地,每天都会有不少农民前来咨询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前年,水稻收割后,我把家里的9亩水田全部开挖为虾田,一年养殖两季小龙虾,种植一季水稻,9亩田能为我家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日前,贫困户吴桂有站在自家的养殖田边,掐着指头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兴奋与激动写在脸上。吴桂有是桐柏县尝到“稻虾共作”模式致富甜头的众多农户之一。
桐柏县小龙虾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稻虾共作”模式,实现了小龙虾与水稻的共养共生。耕作期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2米宽、1.5米深的大沟。插秧时节,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大沟内,等秧苗长壮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移回稻田里。这样,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就是“一稻两虾”。桐柏县“稻虾共作”一年养殖两季龙虾,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种养结合的模式下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5000元以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稻两虾”,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为支持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桐柏县成立了中国桐柏淮河源小龙虾协会和玉皇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整合资源,注册了“淮河源”小龙虾品牌,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实行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给、小龙虾销售等一体化服务。建成了“淮河源”小龙虾水产市场,由协会与郑州、武汉等小龙虾市场对接,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开挖虾田、种苗、围网,让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将小龙虾卖掉。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盛开春满园。目前在沈庄村的示范带动下,桐柏县小龙虾产业遍地开花,全县养殖小龙虾的农户达7000余户,养殖面积超过6万亩,12000余人从事小龙虾养殖,活跃在城乡之间的小龙虾经纪人达到数百人,以小龙虾为主的农家乐、餐厅有50余家,全县3000余贫困户依靠养殖小龙虾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小龙虾在桐柏乡村真正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