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批货,顾客投诉差评,美团断流量,我好好的一个小龙虾店最后只能倒闭转让!”5月底,在中山坦洲开小龙虾店的杨先生向东莞东城某福食品有限公司购入了一批小龙虾,但是在使用的第一天就收到“味道不新鲜”、“导致拉肚子”等差评,杨先生回头检查这批食材时,才发现包装上赫然印着两个生产日期,其中一个日期还是去年年底的。
随后,杨先生就将事件反映给东莞市场监管局,但辗转一月都没有处理结果。南都记者从东莞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东城某福食品有限公司的小龙虾是从大岭山的经销商处购买所得,但是该小龙虾的生产厂家湖南省岳阳市的,由于事件的复杂性,需要延期处理至7月15日。目前,杨先生也已经向湖南省岳阳市的市场监管局进行投诉。目前,东城某福食品有限公司已被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立案处理。
包装上印两个日期 不良食材致倒闭
杨先生的店去年就开始经营,年后重新上线,已经平稳运营了两三个月。在购置这批食材之前,店铺一直广受好评,每日单量可以达到50单。据杨先生描述,这两三个月里差评率很低,大家反响都很快。南都记者在网上搜索该店铺,也能看到残留的几条在去年年底、今年三月份的留言评论,顾客们评价其味道好、价格便宜、量足。
“我都是很用心经营这家店的,就算是小店也把它做得很好。”杨先生为自己的店铺付出了很多心血。店铺主营小龙虾外卖业务,杨先生不仅关注小龙虾的做法和口味,对产品的包装和配送也都非常上心。杨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店铺里每份虾的打包成本就已经是两块多,配送的纸巾更是他对比后采购的心相印手帕纸,在同类商家里是比较用心和真诚的。
这一切,被这批新采购的食材终止了。
5月25日,杨先生从东莞经销商处购买100盒速冻小龙虾“虾知味”,当日立即收到了差评,甚至有评论说吃了拉肚子。“这批货卖出去立马就同时出来几个差评,美团对于差评和顾客投诉是很严的,直接关系到店的排名和流量。几天几个基本就等于断了所有流量了。”杨先生说。原本杨先生每天能卖四五十单小龙虾,但由于差评和投诉,六月初杨先生一天最多三四单,有时候整天都没有生意。杨先生只好把店关停了,在店铺的玻璃上贴了大大的“转让”字样。
仔细检查这批食材,杨先生发现许多在包装上印有两个字体不一的生产日期,一些包装的生产日期有明显涂抹、修改的痕迹,甚至有只擦掉一半的。较早的一个日期是2019年12月18日,另一个日期则是4月30日。而更让杨先生诧异和生气的是,根据包装上印的18个月保质期,按照哪个日期推算,这批食品都是未过期的。这让杨先生更加笃定这批食品有问题:“没过期的话为什么要改呢?这批货肯定有问题。”
奔走三十余日 只为商家厂家得到惩罚
发现问题之后,杨先生立马在微信上联系食品经销商东城大福食品有限公司,对方仅仅给杨先生发送了简短的回复。大福食品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以前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对此毫不知情,得知情况立即把货退了。“东莞经销商之前跟我说,杨哥,你不用折腾了。那么大个厂,打声招唿不了了之,岳阳那边隔段时间回复说情况复杂需要延期,你也拖不起啊。”杨先生万分无奈地转述道。
6月4日,杨先生向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提交了举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杨先生都没有收到市场监管局的消息。直至6月15日,东莞市市场监管局东城分局相关工作人员才开始联系杨先生收集相关材料。而在回复收到之后,杨先生又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南都记者从东莞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东城某福食品有限公司的小龙虾是从大岭山的经销商处购买所得,但是该小龙虾的生产厂家湖南省岳阳市的,目前东城商家的货品已经退还给大岭山经销商。但是由于事件的复杂性,需要延期处理至7月15日。
6月28日,杨先生接到东莞市场监管局东城分局的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们说,目前能做的事情也不多,暂时没有办法处理这两家经销商,需要等小龙虾厂家所在地岳阳市场监管局的调查结果。”杨先生说,他们建议他向厂家所在地,岳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
距离杨先生发现食材出现问题已经近一个月,奔走多日的杨先生还是没能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比起能得到补偿,杨先生更希望商家得到应有的处置:“商家厂家至今毫发无损,这种商家厂家祸害了终端客户、终端消费者后,好像一点责任就没有了,视食品安全为儿戏,真的不能依法处理他们么?我哪怕一分钱赔偿不要,也要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杨先生在与南都记者的交谈中透露着担忧,他担心时间拉得太长,厂家有问题的货,处理得差不多,同批次的货也已经全部卖出去,不仅无法避免更多的受害者出现,而且厂家也无法得到惩治。为了尽快可以解决这件事,日前,杨先生也致电了河南岳阳的政府服务热线,举报投诉了“虾知味”的生产商。
7月6日,杨先生收到处理结果短信,经该分局现场调查,东莞市某福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的“辣知虾”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立案处理。同时,由于该货品从大岭山某宇食品商行购买所得,该分局已将协助调查函和线索已经发送到东莞市场监管局大岭山分局。
来源:南方都市报网易号、坦洲人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