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大面积推广“一稻三虾”

   2020-07-09 网友投稿佚名4790
核心提示:  江苏省扬州市水稻播种面积超过300万亩,如何能既保障粮食产量不减、农民收入递增,又可以做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

  江苏省扬州市水稻播种面积超过300万亩,如何能既保障粮食产量不减、农民收入递增,又可以做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

  7月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发的“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成套技术体系,在我市泰安镇芒稻村启动实施大面积推广计划,给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   这项技术到底好不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评价说,该项技术遵循绿色种养、绿色营养和绿色防控的“三绿”理念,种一茬水稻养三茬小龙虾,大幅度降低了农药化肥施用量,有效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和小龙虾、稻米品质。 江苏扬州大面积推广“一稻三虾”   稻虾共生相安为邻   小龙虾,如今已成为人们至爱的舌尖美味,但少有人知道它的生长环境是啥样。在泰安镇芒稻田园综合体“一稻三虾”产业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与传统稻田不同,这里的田埂边有一道2米宽的水沟。现场负责人李正星用竹竿拨开水草,脸色神秘地说:“水下,成千上万只小虾苗正在贪食着水稻田的浮游生物,而它们的排泄物又能为秧苗的生长提供养分,这就是‘稻中有虾,虾中有稻’的共生生态。”   “眼前与水稻共生的这批小龙虾,已经是今年的‘二茬虾’了。”“一稻三虾”首席专家、里下河农科所研究员张家宏介绍,一年内,采用全新的“稻虾共作”模式,可在水稻生长期前后育出三茬虾,即稻田可收获一季稻谷,春季和夏季各收获一期成虾,翌年春季还可收获一期虾苗。   一田四收效益增十倍   “虾苗越早上市价格越好,尤其‘稻前虾’效益最高。”从高邮临泽赶过来的“一稻三虾”种养大户王富钢表示,即使受疫情影响,今年3月,大个头的虾苗一斤也可卖到20多元。“刨去成本,一亩田,连虾带稻共可产生3500多元的收益,远远超过传统水稻种植每亩500元的收益。”   从事“一稻三虾”种养已有两年经验的大户李兵介绍,他承包的204亩,全部采用“一稻三虾”低密度大规格养殖方式。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大幅度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四收”,即一周年农田收获一季水稻、两茬成虾和一茬虾苗的目标,同时提升了稻、虾等农渔产品的品质,取得了虾产每亩500斤、稻产每亩1200斤,纯收益每亩达6500元的效益。   “如果稻谷不是原粮出售,加工成大米,再创立品牌销售,效益还得再翻好几倍。”李兵表示,套养小龙虾使得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稻谷产量不受影响,大米品质更优,实践证明,只要生产经营得当,“一稻三虾”的综合效益至少可达传统稻麦轮作生产方式的十倍以上。   药肥减量农田里的绿色革命   “把小龙虾养进水稻田并不简单,这小东西娇气得很,水质稍微差一点就翻肚皮。”江苏蜻蜓农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陆静,多年跟踪稻虾共生田投入品减量化研究,他发现小龙虾对水质十分敏感,“稻田投放虾苗后,就不能施肥,更不能打化学农药,需要采取绿色防控措施。”   水稻生长,完全不施肥难保产量,但小龙虾又怕肥水,怎么办?张家宏团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委托肥料专业科研人员研发出了稻田养虾专用肥,也就是一种定时释放养分的缓释肥,栽秧前将肥料埋入土壤10公分以下,过一段时间肥料养分释放一次,保障秧苗成长过程中持续吸收养分,而小龙虾的生长却不受影响。   “一块水稻田就是一方生态湿地,新技术措施下的稻虾共生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量,对稻田水质和土壤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张家宏团队经过多年田间实验测算,应用“一稻三虾”成套技术,每亩稻田的药肥使用量相比传统耕作减少近七成。   “该项技术遵循绿色种养、绿色营养和绿色防控的‘三绿’理念,种一茬水稻养三茬小龙虾,大幅度降低了农药化肥施用量,有效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与小龙虾和稻米品质。”张洪程院士评价说,“一稻三虾”综合种养成套技术体系是农田里的绿色革命,生态价值意义深远,是科技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