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炒热”潜江龙虾

   2020-07-17 佚名4800
核心提示:  累计销售“潜江龙虾”产品约2.4万吨,销售额近13.5亿元。  这是疫情以来,潜江市通过直播带货交出的成绩。  作为全国小

  累计销售“潜江龙虾”产品约2.4万吨,销售额近13.5亿元。

  这是疫情以来,潜江市通过直播带货交出的成绩。   作为全国小龙虾主产区,疫情一度让潜江沦为孤岛。产业要发展,企业要生存,养殖户要赚钱……这是摆在潜江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   如何冲出孤岛,走出困境?直播带货成了最现实的选择,也成为“潜江龙虾”逆势翻盘的利器。 直播带货“炒热”潜江龙虾    媒体搭台,政府“唱戏”   “拉一把”“拼一单”,已成为2020年网络消费的关键词之一。   今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农产品传统销售渠道受困。此时,直播带货作为新的农村电商经营方式成功突围,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迅速崛起,并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成为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一直以来,潜江市依托虾稻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商“潜江模式”,这也让直播带货更快、更有效地在全市展开。   面对疫情冲击,潜江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精准对接,抢抓各大媒体平台“搭把手 拉一把”良机,主动加强与主流媒体、电商平台合作,精心组织各类直播带货活动。通过开展“云买虾、云捕虾、云赏虾、云品虾”,拓宽了小龙虾加工、餐饮等企业线上销售渠道,有效破解了“潜江龙虾”销售难题。   4月13日,潜江市委主要领导变身直播间“主播”为“潜江龙虾”带货。一个半小时的直播,吸引180万名网友围观,企业认购超6000吨小龙虾,价值超2.2亿元。   而在今年的网络龙虾节下,市领导再次搭档本地“网红大咖”,为潜江虾、稻卖力带货。   “今年,我们邀请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主播及本土66名网络主播,以直播形式为潜江本土30家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60种产品直播带货。”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数据显示,整个活动线上观看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成交量也超过20万单,为“潜江龙虾”成功引来一大波流量。   全民主播时代到来   刘欣悦是从恩施嫁到潜江的90后媳妇,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然而,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拥有120多万粉丝的主播,她给自己起的网名叫“农村悦悦”。   “刚开始是到虾田、市场等做户外直播,当时做自媒体的人不是特别多。然而疫情以来,不少人看到直播的优势,纷纷转行当主播了。”刘欣悦告诉记者,通过这两年的推广,不少顾客都觉得潜江的小龙虾比其他地方的小龙虾品质、口感好,她的销量慢慢就起来了。最好的一场直播下来,销售了近5000件小龙虾产品。   疫情期间,她靠着直播赚到了钱,也带着长期合作的农户、商家“绝处逢生”。今年“一节一会”,她早早就摩拳擦掌,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多吸一波粉,也趁着商家活动力度大成交更多订单。   同“农村悦悦”一样,喂谷美食记“喂谷哥”也是近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本地“网络达人”。在本届龙虾节上,他主要带货的是华山公司生产的“良仁”牌小龙虾。   他告诉记者,前期小龙虾销售也非常好,很多粉丝会进行回购,这次他也主推了这些小龙虾产品,因为活动力度较大,直播没多久就有不少回头客抢购了。   网络时代,越来越多如“农村悦悦”“喂谷哥”的主播活跃起来。记者在第四届虾-稻产业博览会看到,围绕着参展企业,满场“飞”的“网红主播”正拿着手机,举着摄像机,绘声绘色介绍产品,津津有味品尝小龙虾……逛吃逛吃,好不热闹。   疫情之下,需要转型的不仅是产业结构,还有行业业态。直播+带货,这是一次双赢碰撞,全民主播时代到来,为“潜江龙虾”带来了新机遇。   华山科技、交投莱克是潜江市两大小龙虾加工企业。博览会上,两家企业均邀请网红主播为其产品带货。   华山公司相关负责人关业亮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试水直播带货,销售成绩令人振奋。“疫情以来,我们电商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卖掉近1000吨小龙虾。”   湖北楚虾王电商负责人王云亮也表示,正是抓稳线上的销售渠道,让他们在危机中找到了机遇,好的产品在线上推广,既有口碑,又得到了实打实的销量,帮助他们寻到了出路。   危中寻机,不破不立。直播带货“炒热”潜江龙虾,而新业态也将倒逼这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跳出原有格局,在更大舞台上一争高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商业解决方案  |  信息咨询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