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邀您种花养龙虾:接受√ 拒绝×

   2020-07-28 网友投稿4380
核心提示:夏天又到了品尝小龙虾的季节相城夜经济因为这些美味变得更加多“滋”多彩图/苏州高铁新城“龙虾啤酒节”当你沉浸在美食中时背后的“养虾人”也在品尝丰收的喜悦地点相城区北桥街道石桥村在石桥村居家里自

夏天

又到了品尝小龙虾的季节

相城夜经济

因为这些美味

变得更加多“滋”多彩

图/苏州高铁新城“龙虾啤酒节”

当你沉浸在美食中时

背后的“养虾人”也在品尝丰收的喜悦

地点

相城区北桥街道石桥村

在石桥村居家里自然村

藏着一片

占地60亩的“稻虾套养”示范基地

基地的发起人和承包人之一

正是石桥村的退伍军人茅红兵

这片基地也成为他第三次创业的“练兵场”

关闭塑料厂,开启多肉种植新世界

石桥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废塑村,1998年退伍后,茅红兵曾在工厂里工作了几年,后来紧跟时代浪潮,于2006年加入到了石桥村的废塑料加工行业大军,关停前,他的塑料厂一年收益大概有二、三十万。

如今的石桥村

2017年开始,石桥村积极响应“263”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进“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工作,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淘汰“散乱污”腾出的土地资源,发展多肉养殖产业,打造生态农业发展新亮点。

身为党员的茅红兵带头关掉了自己的塑料厂,开始转型创业,向村里承包了5亩土地开始种植多肉。“关掉塑料厂一方面是环保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看好生态养殖的发展前景,正好村里发展多肉养殖产业,所以当时也是借这个机会转型到生态农业上来。”茅红兵回想起当初的决定说道。

“种植多肉与其它花草树木不同,需要非常专业的栽种技术。”已经人到中年的茅红兵便从头开始,刻苦钻研学习,向种植多肉的前辈们讨教经验。刚开始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在大棚里待上七八个小时,忙着浇水、授粉、移盆,观察每一盆多肉的细微变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的多肉。

在经历了数次失败的尝试探索之后,茅红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种植多肉的成熟技术,成为了种植基地里的“党员示范户”,现在每年多肉种植能有十多万的收益。

在稻田里养龙虾

在多肉种植探出门路后,茅红兵又萌生了一个生态致富的新想法——在稻田里养殖龙虾。2018年,茅红兵与几户种植户开始着手准备稻虾套养的事宜,第一批龙虾于当年8月份底投放,利用生态养殖的方式当年就产出3.6万斤生态大米。

“稻虾套养”:

指在稻田里养龙虾,是一种产业复合、种养结合的形式: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这样的协作可谓相得益彰。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最终到达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

作为村里第一批带头参与的党员,茅红兵坦言:“起初我也有些忐忑,因为这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担心套养方面的技术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但好在村里的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支持,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茅红兵认为,与传统农业相比,套养模式既绿色环保,又节约成本,还能带来更多的效益,自己十分看好它的前景。

茅红兵介绍,示范基地内去年投放的1300斤龙虾苗,预计今年每亩能够产出200斤龙虾、500斤生态大米,亩均产值超6000元,“与原来只种水稻相比,效益翻了近3倍,通过一亩双收,实现了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赢。”

从废塑加工企业主转变成新型职业农民,茅红兵这一步迈得很大,却迈得十分坚定。“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这为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先行先试。”在憨厚朴实的外表之下,茅红兵饱含着转变身份的决心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之路上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