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病,又叫泻湖病,首次出现在德国波罗的海地区,常由水生动物引发,例如鱼、虾、蟹、青蛙等。其典型症状是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肌酸激酶飙升、浑身酸痛,重症患者可出现“酱油尿”和肾衰竭。
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报道哈夫病是2010年7、8月份,当时南京有23人中招。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们分布在全市6个区的8个家庭和4个餐馆,互相之间没有太多关联。但是他们都吃过小龙虾,超过10只,且大多喜欢吃虾头和虾黄。 调查人员顺藤摸瓜,一共筛查了900多种物质,包括抗生素、农药、重金属等,但并没有发现可疑致病原。而且临近南京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类似病例,小龙虾消费量巨大的上海和北京也没有类似情况出现。 虽然此后每年都会出现“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的报道,但很少再引起大的风波。直到2016年,病人突然多了起来。当年3月武汉出现首例,到8月上旬,全国共有130多人中招,甚至有人因此下病危通知。其中7、8月份病人数量明显增加,江苏、安徽病人最多。 从7月开始,各地政府部门陆续发布预警,疾控中心也加强了流行病学追踪。虽然仍然没有找到致病原因,但共性特征与2010年南京的案例类似:小龙虾吃的比较多,喜欢吃虾头和虾黄。这口锅小龙虾是甩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