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公示“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全国一共50个产业集群入选,湖北小龙虾产业集群榜上有名!
小龙虾,吃出来的大产业
中国人餐桌上的小龙虾,一半以上来自“千湖之省”湖北。之前咱们在解读丨三分钟读懂中国小龙虾产业报告2020中提到,2019 年,湖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683万亩,产量92.5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更是有923亿元。
带动县域发展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强则人民富,发展小龙虾产业意义重大。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小龙虾转型升级。
通过三产带动一产二产,用312的产业发展路径打通产业链,带动地方的规模效应;
以品牌战略为驱动,通过溯源、认证、智慧农业等打通文脉与商脉,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打造数字经济下的平台经济;推动小龙虾实现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打造小龙虾的特色生产基地和城镇化示范基地。
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体,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中央财政更是对批准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行适当补助,聚焦重点区域,突出关键环节,促进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我国2020年启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首批支持50个左右,支持期限暂定为2020—2022年。
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1、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
2、天津都市型奶业产业集群
3、河北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
4、河北鸭梨产业集群
5、山西旱作高粱产业集群
6、内蒙古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
7、内蒙古草原肉羊产业集群
8、辽宁小粒花生产业集群
9、辽宁白羽肉鸡产业集群
10、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
11、黑龙江食用菌产业集群
12、黑龙江雪花肉牛产业集群
13、上海都市蔬菜产业集群
14、江苏中晚熟大蒜产业集群
15、浙江浙南早茶产业集群
16、安徽徽茶产业集群
17、安徽酥梨产业集群
18、福建武夷岩茶产业集群
19、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
20、山东烟台苹果产业集群
21、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
22、河南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
23、河南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
24、湖北三峡蜜橘产业集群
25、湖北小龙虾产业集群
26、湖南湘猪产业集群
27、湖南早中熟柑橘产业集群
28、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
29、广东金柚产业集群
30、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
31、广西罗汉果产业集群
32、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群
33、重庆柠檬产业集群
34、重庆荣昌猪产业集群
35、四川川猪产业集群
36、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
37、贵州朝天椒产业集群
38、云南花卉产业集群
39、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
40、西藏青稞产业集群
41、陕西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集群
42、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集群
43、甘肃甘味肉羊产业集群
44、青海牦牛产业集群
45、宁夏六盘山肉牛产业集群
46、新疆库尔勒香梨产业集群
47、新疆薄皮核桃产业集群
4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枣产业集群
49、北大荒蔬菜产业集群
50、广东农垦生猪产业集群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作为小龙虾大省,湖北小龙虾产业依旧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不过,可不能自我满足。未来我们将从这几方面来促进湖北小龙虾行业高质量发展。
做强产业链,提升品牌硬实力
大力推动小龙虾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深度开发甲壳素、休闲食品等延伸产品,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
抢占制高点,提升品牌竞争力
加快推进湖北小龙虾交易中心、湖北虾-稻大数据中心、湖北小龙虾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湖北龙虾精深加工中心、湖北小龙虾文化创意中心等“六大中心”高效运营,牢牢占据小龙虾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制高点。
打好融合牌,提升品牌带动力
大力推动小龙虾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努力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扩大朋友圈,提升品牌辐射力
深入实施 “走出去”战略,大力推动品牌、标准、技术向市域外延伸,在更多企业、更广地区共建共享共用,真正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出去”的转变。
下足营销功,提升品牌影响力
进一步加强品牌营销,包括在中央电视台、北上广深等高铁线路投放广告,进一步提升“湖北龙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的“新零售”模式,以线上促进线下发展,以线下保障线上销售,全面拓宽湖北小龙虾销售渠道,提升小龙虾消费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