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吃一周小龙虾 男子手上长出“石头”

   2020-08-15 网友投稿4680
核心提示:炎炎夏日,又正值小龙虾繁殖高峰期,小龙虾配啤酒可谓是宵夜界的王者。近日,清远张先生(化名)约30岁,连吃一周小龙虾,手上长出了一个大包后,前往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龙虾加啤酒,痛风跟着走。经诊

炎炎夏日,又正值小龙虾繁殖高峰期,小龙虾配啤酒可谓是宵夜界的王者。近日,清远张先生(化名)约30岁,连吃一周小龙虾,手上长出了一个大包后,前往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

“龙虾加啤酒,痛风跟着走。经诊断,这个大包就是痛风石。”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彭翔博士提醒,若患者未能及时治疗,痛风反复发作,最终可能会导致关节破坏,尿酸盐晶体在患者泌尿系统聚集,易导致尿酸性肾结石,进而损害肾功能。

这些症状表明可能被痛风“缠上”了

据了解,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这一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尿酸生成与排泄能保持在一个良好的均衡状态。但如果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过少,就会导致体内尿酸堆积。过多的尿酸无法溶解于体液中,就形成了尿酸结晶,沉积于各个关节中,引发红、肿、热、痛的关节炎,即痛风发作。

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痛风患者常会出现突发一个或多个关节重度疼痛,还会出现关节红、肿、皮温升高等症状,关节表面皮肤红紫、紧张、发亮等。

彭翔介绍,短期形成的痛风石,质地较软,结节内除了有尿酸结晶还有炎症细胞的聚集,若规范治疗,红肿可很快消失。慢性形成的痛风石质地较硬,以尿酸盐结晶为主,若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尿酸长期稳定达标,半年左右可看到效果。

痛风患者趋于年轻化

彭翔说,痛风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才30岁左右就患有痛风,其实并不少见,如今痛风在年轻群体中越发普遍了。

有文献显示,目前我国的痛风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48.28岁,逐步趋向年轻化。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其次为乏力和发热。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

美国流调数据显示,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约为10%,且男性高于女性,与成人相近,青少年痛风占全部痛风患者的6%—7%。

与成年人痛风相比,青少年痛风大多有家族病史,阳性率达70%。血尿酸升高的主要原因为尿酸生成明显增多,而非肾尿酸排泄减少,且血尿酸水平较成年人高。多数青少年痛风患者为继发性痛风,痛风肾或尿酸性肾结石多见,常出现在痛风性关节炎之前。痛风一旦发作,疼痛剧烈,发作频繁,间歇期短。相比成年人患病,青少年病情较重,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

彭翔还提到最近收治的另一名31岁的痛风“老”病人,因从未接受过正规治疗,现在到风湿专科门诊一看,肾功能已经只剩同龄人的60%左右。

不是所有高尿酸血症都会发展成痛风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发作前,并不会出现临床上的关节炎症反应,仅表现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最初几次发作通常仅累及一个关节,持续几天,常于2周内自行缓解。但如果病情加重并在发作后不积极治疗,将会导致更频繁发作并可累及多个关节,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反复发作可导致痛风加重且慢性发展,造成病变关节畸形。

彭翔表示,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临床上只有5%—15%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是指人体内血尿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是痛风产生的生理基础,可以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一种疾病的两个不同时期。

痛风是否发作与基因、健康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彭翔建议,一旦发作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若不重视,高尿酸血症会默默地损害心脏、肾脏等人体重要器官,如果体检时发现血尿酸高于正常值,应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

“是药三分毒”是真的吗?

“痛风的治疗难,难在对病人进行长期、正确的健康教育。”彭翔介绍,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明确指出,大部分的痛风患者应终生服药。陈先生(化名)是一位痛风患者,曾来彭翔医生处就诊,已连续服药一年多,但后来觉得复诊麻烦,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复诊。陈先生在停药期间,只有在痛风发作时才服药。近日体检,血尿酸达700μmol/L,提示已出现肾功能损害。

“是药三分毒”是大部分患者的一个观念,认为吃药既伤肝还伤肾。彭翔提醒,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慢性疾病重在管理,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药物的副作用是可监控、可防治的。痛风可直接引起尿酸性肾病,肾结石的产生,还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的独立高危因素。若不及时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与药物的副作用相比,发生率更高。患者养成正确的服药意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治疗痛风的一大要点。

四类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三高”之后的“第四高”。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满足以下高危条件的人群,应该主动半年做一次体检,趁早发现血尿酸升高的情况,及时就医。

40岁以上男性。痛风病的发病群体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男性。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因此女性的痛风发病率较男性相对低些。

家族有痛风遗传史。遗传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有痛风家族史、痛风家族聚集现象的人群,其痛风发病相对会更早、病情也更严重。如果父母一方患了痛风,子女有40%—50%会患痛风;若父母双方均患痛风,子女患痛风几率则高达75%。

肥胖人士。体重超标的人更受痛风“偏爱”。彭翔指出,现有临床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爱喝酒、爱吃海鲜。海鲜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发病的现状,与人们喜爱饮酒、进食高嘌呤食物脱不了干系。

预防痛风从改善饮食方式做起

痛风在古代多好发于帝王将相,因为这些人生活富裕,物质丰富,吃得好,活动量少。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已走进普通市民的家里。痛风虽可怕,但并非无法预防。彭翔建议,预防痛风,首先要从改善饮食方式做起。

调整饮食结构。以低嘌呤饮食(蔬菜、脱脂、低脂奶及其制品)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动物内脏、海产品和肉类等食物富含嘌呤,人体摄取了嘌呤后,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正常情况下,尿酸经肾脏从尿液排出。但如果嘌呤过多,产生的尿酸也多。一旦自身体内代谢不好,极易因血中尿酸水平升高而诱发痛风。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空调温度过低也是容易诱发痛风的原因之一。尿酸盐在温度低的环境中,更容易析出为晶体,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患者,开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夜间开空调时要注意保暖。

多喝水。由于温度较高,出汗量增加,容易引起血液浓缩,使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发作。夏季要注意多补充水分,每天的饮水量以2000ml左右为宜。

适当运动。对痛风者来说,要坚持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能促进尿酸排泄,但切忌剧烈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为佳,若痛风发作,应停止运动,加强休息,避免痛风加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