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9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陈赟 罗娜)市民小周是个小龙虾爱好者,点外卖、到店吃……这个夏天他算是吃过了瘾。8月底,他和朋友聚会又吃了数斤小龙虾,半夜两三点,他突然觉得全身酸痛,清晨起来上厕所,他赫然发现自己的尿液变成了酱油色!小周被120送到了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肌酸肌酶竟然超过了10000+U/L,且心肌酶谱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他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经过多日的治疗才慢慢恢复了正常。
厦门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生化紊乱和脏器功能损伤综合征。它的临床主要症状有四点:肌肉酸痛、肌无力、恶心呕吐、酱油色尿,之所以会出现酱油色尿是因为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患者会出现少尿、肾功能衰竭等,所以在进食后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其实,多种淡水及海产品均可能会引起横纹肌溶解,不只限于小龙虾,尤其在过量食用以后。现在正值小龙虾的消费旺季,疾控专家提示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时,烹饪过程要烧熟煮透。不要加工死亡、感官异常或味道不新鲜的小龙虾;不要食用小龙虾的头和内脏。一次食用小龙虾要适量,增加食物多样性。吃小龙虾尽量不要喝啤酒,因为小龙虾蛋白高,嘌呤也非常高,如果吃小龙虾同时大量喝啤酒就可能引起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