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实用技术传统的稻虾连作养殖模式,稻田改造不科学,有的开挖的虾沟占稻田面积比例过大,但管理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小龙虾的产量也不高,水稻产量也大幅减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商品虾总体规格偏小、品质降低,小龙虾养殖效益也随之下降。为了持续发挥稻虾共生互补的优势,提升水稻和小龙虾的质量、效益和规模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稻田生态原理和小龙虾生物学特性, 我县利用全国农技推广建设补助项目科技示范基地做了两年的对比试验,效果明显。现将此养殖技术模式推介如下:1 技术要点1.1 水稻大垄双行 龙虾放养规格及时间栽插南粳5055水稻品种,采取大垄双行栽插方式。第一次烤田(每年7月10日至7月25日),第二次烤田(每年9月5日至10月中下旬,水稻机械化收割完成为止),二次烤田时间间隔约为45天;种虾投放量统一规定为15kg/亩,规格为40尾/kg,雌雄比为3︰1。1.2 种植水草:虾沟内种植伊乐藻、水葫芦等,栽植面积占虾沟面积的2/3左右;每亩种植伊乐藻50kg。1.3 控制放养密度:投放密度过高时,会造成缺氧,降低饲料利用率,引起小龙虾生长速度不一致,导致小龙虾在竞争食物时自相残杀,使小龙虾的正常摄食受到影响,增加发病率,造成小龙虾损失,增加了投资成本。
如果将亲本虾放养密度控制在15kg/亩时,既能够使小龙虾的产量达120kg以上,又降低了小龙虾自相残杀、减轻了小龙虾发病率。1.4 加强饲喂管理:稻田养殖小小龙虾,根据小龙虾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域环境,合理选择饲料和制定科学投喂方法。在越冬后,从翌年3月份开始,4至5月水温逐渐上来,这时饵料也跟上投喂,逐步增加投喂量,多投喂一些优质动物性饲料,杜绝在饲料中使用添加剂。投喂量根据小龙虾多少决定,以小龙虾能吃完为度。科学投喂可较大地提高小龙虾规格、质量及产量,增效显著。1.5 春季肥水:分别于3月25前后、4月20日前后各施肥一次,每亩施肥量控制在120kg,鸡粪发酵后全池泼洒。1.6 做好病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措施,控制虾病的发生与蔓延。主要措施∶一是在投放亲虾前用生石灰水对虾沟进行消毒;二是亲虾投放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进行消毒;三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补水,调控水质;四是合理投喂饲料,做到定时、定位、定量。1.7 应用最佳捕捞方法:起捕时间应分别在4月上旬至6月中旬。采用虾笼诱捕,捕大(30g/尾以上)留小。同时将已成熟的小虾(体色深红)一起捕捞销售。捕捞方法:采取三天移动地笼一次的捕捞方法。刘 琴稻田小龙虾 大垄双行养殖技术与效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