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年底了,到了总结一年收获的时刻了,很多朋友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下,自己这些年养殖龙虾的一个经验,以方便大家学习,让大家学习真的谈不上,但实际上我很愿意分享自己的一些过往的养殖经验,以便大家从中能够吸取一些经验,少走一些弯路。
龙虾在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形成数量巨大的野外种群,中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小龙虾超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小时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小河,到处都有龙虾,开始用线,随便绑点什么肉,放进河里,都能钓上来龙虾,后来龙虾也变精了,我们就用网在下面接一下,后来就改用地笼了,也是目前大部分养殖场用来捕捞的工具,那时候龙虾的价格相对于当时的物价来说,已经不便宜了,记得那时候一斤龙虾,好一点的,可以卖到四五块钱一斤,随着龙虾价格的持续走高,以及野生小龙虾随着大量的抓捕,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已经完全供应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就有了人工养殖龙虾的出现。
那时候我刚毕业两年,在外面工作,感受到小龙虾的一个火爆,加上从小就抓过龙虾,觉得自己如果回家养小龙虾的话,肯定比别人上手快,那时候还是比较粗糙的,互联网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也没有现在这些网上的养殖技术教程(选择在网上学习养殖技术的,需要辨别一下可行性),但是觉得龙虾河里都能养活,自己弄个塘子,多放点虾苗,再给他点食物,还不蹭蹭的长啊。那时候不懂相关的养殖技术,直接加宽了一下塘坝,第一年,就给自己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最后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当时投资了大概十亩地,一共就捕了大概1000斤左右的虾,跟野生池塘的产量没什么区别,随着这么多年慢慢摸索下来,觉得那时候的失败是正常的,能有那样的一个产量,还是一个侥幸。
龙虾自然条件下,的确是生产能力很强的,对环境适应性也很强,但是当人工养殖时,随着虾群的密度增大,各种问题也就产生了。
第一,龙虾生性好斗,还会互相残杀,喜欢划定自己的地盘,当别的小龙虾进入自己的地盘时,长时间盘恒不离开,就会发生战争,小龙虾生长过程中,要进行11次退壳,退壳时,很容易受到攻击,同样退壳对钙的需求也很大,也没有给小龙虾进行补钙,那时候不懂,觉得投的虾苗越多,最后收成也就越多,那时候的虾苗,主要是自己去捕捞野生的和去市场收购小贩的小虾,虾苗的质量也有问题,因为野生捕捞的方式,决定了虾苗本身受伤的比率就很高,再加上野生的环境,虾苗不够健壮,后面成长也有问题。所以进行小龙虾养殖时,虾苗的选择至关重要。最好选用虾塘的虾苗,每亩投放100斤左右,大小规格尽量一致,虾苗要无伤,肢体无残疾,颜色越青越好,投放时间宜在早晨和傍晚。经过长途运输的虾苗,不要直接入塘,需要进行补水消毒处理。还有一点,小龙虾有上岸逃逸的习性,所以还要在池塘四周加上防逃网。
第二,虾塘的水质护理,不要被一些消息误导,龙虾的确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但是不表示龙虾喜欢恶劣的环境,恶劣环境下,小龙虾生长缓慢,不宜繁殖,个头长不大等等问题就会出现,龙虾适合在水质清澈,通风良好,水质偏碱性的环境下生存。龙虾养殖,主要是养水和养草,水草养好了,龙虾养殖基本上成功了一半了。选择塘口时,一定要选择远离污染源和排放水比较方便的。首先,进行龙虾养殖前,要对塘口进行清塘消毒,消灭小龙虾的天敌和致病菌,可以用生石灰粉,进行挥洒消毒,并干塘三天左右,再引入新鲜的水体,适当的投放浮游微生物,种植一些草类,如伊乐藻、轮叶黑藻、茭白等,水草栽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50%~60%,因为小龙虾是杂食生物,浮游生物和水草,是小龙虾很好的一个食物,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一个水质净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半月可以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生石灰不仅可以消毒净化水质,还能促进小龙虾进行退壳,小龙虾的生长,主要靠退壳。如果各位有想进行小龙虾养殖的,水质这一块,务必引起重视,水质不好,很容易造成小龙虾生病和生长缓慢,个别的还容易形成小铁虾,可以多学习一下小龙虾虾塘水质护理这一块。
第三,是疾病的防治,这一块主要是靠防,尤其在5、6月份,是小龙虾疾病发生的高峰期,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我们,我们已经分享了很专业的龙虾疾病防治方法,里面有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在这里进行过多的阐述了。
第四点,是适时销售,一般小龙虾在3、4月份的时候上市,刚上市,价格较高,但是随着小龙虾陆续上市,一般七八九三个月价格会有一个回落,进入十月,随着小龙虾产量的下降,价格会有一个近一半的提升,目前有一些养殖户,已经开始反季节销售了,这一块一个是投入较大,第二是技术还不过关,没有一定的把握,建议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但2017年的价格走势,一个是以往历年都不一样,再者今年的价格达到了历年最好的一个行情。
一路走来,我们从开始的十几亩地试养,到今天我们的基地占地一万两千多亩,从单一品种养殖,到今天形成一个综合化的水产公司,路上有苦有泪,有喜有悲。也祝所有从事水产养殖和准备做水产的朋友在未来越来越好。欢迎点击作者头像,关注作者,互相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