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此次发布的《名录》将入侵物种划分为5大类,包括Ⅰ级恶性入侵类、Ⅱ级严重入侵类、Ⅲ级局部入侵类、Ⅳ级一般入侵类、Ⅴ级有待观察类。
其中,Ⅰ级恶性入侵类包括微甘菊、凤眼蓝(水葫芦)、褐云玛瑙螺、小管福寿螺等。美洲大蠊(大蟑螂)、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牛蛙等属于Ⅱ级严重入侵类。
其实,小龙虾成为入侵物种,并不是新闻,早在2010年,环保部和中科院指定的《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小龙虾赫然在列。
“吃”不能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小龙虾、牛蛙......这些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这让不少“吃货”坐不住了。
不过,大家可能想简单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廖万金表示,如果“吃货”能解决一切问题,就不会出现物种入侵了。
据了解,小龙虾可通过捕食本地动植物、携带和传播致病源等方式危害土著物种,同时其掘洞习性对水利工程有破坏作用,严重的可能引发决堤洪涝等险情。
2013年5月7日,中新社曾报道过一起小龙虾入侵云南昆明滇池入湖河道的事件,由于昆明连续暴雨,使得昆明市区盘龙江出现大批“出水透气”的小龙虾。小龙虾不仅入侵了滇池重要的入湖河道,还曾“蛀空”云南元阳梯田。
然而,“生态杀手”小龙虾却难以彻底消灭,大量人工捕捞反而会扩大其种群生存空间,从而刺激小龙虾加速繁殖。
所以,外来物种入侵是件严肃的事,
不是光靠吃就能解决的哦!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