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要重视抱卵后"怀孕"母虾优良生活环境的营造。水质好,营养足,"虾妈妈"的活力就有保证,护卵、护幼的"母性"光辉才能得以发挥,受精卵的孵化率才能相应提高。
不是所有的虾都是这么充满"母性",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枝鳃亚目的虾,它们采取了"充分克制母性"的策略。比如,南美白对虾将受精卵直接产于海水中,一次产卵数目往往超过20万粒,任其自生自灭,这似乎显得特别没有"虾性"。但实际上,生命的进化经历了非常复杂的过程,现存的生命现象绝大多数都经历了选择被留下的,适者生存的指挥棒主导了这些生命现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海洋生境转变到淡水生境是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之一,海洋、淡水和陆地十足类的进化比较表明,受精卵数量的减少、幼体发育的简化、育幼期的延长和孵化后第一阶段的卵性营养是适应淡水生活的关键。淡水螯虾所体现出来的 "母爱",就是对淡水生境中水动力参数、理化因子和浮游藻类可利用性的特别强烈变化的适应[1]。
红螯螯虾的卵在适宜的条件下要经过6周左右的孵化,待胚胎破卵膜后,再完成二次脱膜,尾扇张开,稚虾开始脱离母体,独立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红螯螯虾孵化完成即是成虾模样,不需要经历幼虫变态过程。
要不怎么说它是个适应强者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红螯螯虾从小时候抓起,来个一步到位!
刚孵出的稚虾体色透明略带红色,此时卵黄基本消耗光,成长快,可进行人工投喂。随后不到一周时间,开始变成淡淡的蓝色,再经过几次脱壳成长后,红螯螯虾即可呈现出蓝色或者褐绿的体色。待长至9cm左右,即可通过螯侧是否有红膜进行雌雄区分。
▲图为红螯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1:受精卵;2:复眼色素形成期;3:脱膜前期;4、第一次脱膜后的
小虾;5、第二次脱膜后的小虾;6、尾扇张开可以自由活动的红螯螯虾;7、体色明显且通过螯可以
区分雌雄的红螯螯虾;8、成年红螯螯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虾黄能吃,但是得吃对
我们总说"虾黄才是虾的灵魂",但是你真的了解到底什么是虾黄吗?随着笔者一起来认识下吧。
我们通常说的虾黄,指的是雌虾的性腺,繁殖期雌虾卵巢成熟是虾黄最多的时候。
但吃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不管公虾母虾都可以吃到虾黄。其实,市场上有虾卵的雌虾比较少,而且雌虾性腺(即卵巢)发育成熟期才能看到橘黄色的性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吃到的"虾黄"并不是真正的雌虾卵巢,而是虾的肝胰腺,也就是虾的肝脏。
虾的肝胰腺也是黄色的,并且虾肝胰腺位于头部,卵巢和肝胰腺在虾头部紧紧挨在一起,让人很难区分。虾肝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吃起来很鲜香,大家也将其默认为了"虾黄"。
那肝胰腺到底能不能吃?当然能吃!
吃虾的肝胰腺,大家比较担心的是重金属积累问题。的确,肝胰腺是虾重要的免疫和解毒器官,当虾摄入有害物质时,都是由肝胰腺进行处理,这就意味着虾肝胰腺容易积累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等。如果虾的生存环境中有重金属污染,肝胰腺中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会比较高[2]。但实际上,如今市场上出现的虾都是养殖场正规养殖的虾,其生长环境可控,水质优良,实时检测,不需要过多担心这些问题。
以下图红螯螯虾解剖图为例,未成熟的卵巢被包裹在肝胰腺里面,食用的"虾黄"绝大部分就是肝胰腺。
图为解剖后虾头部的肝胰腺(图片来源:中国渔业协会红螯螯虾分会庞德彬会长提供)
红螯螯虾是热带、亚热带螯虾属中较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优良品种,自80年代末开发养殖以来,其美好前景引起世界水产业者的极大兴趣,被多国引进养殖。甚至于在东南亚、南非、墨西哥、牙买加、波多黎各和赞比亚等地区建立了野生动物种群,证明其具有超强的环境适应性[3-5]。
红螯螯虾在环境条件变化很大的原产地澳大利亚北部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更是广泛分布,这表明其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非常高。关于野生红螯螯虾种群遗传多样性模式的信息可能是未来保护该物种努力的关键,同时也为我们对重要性状进行遗传选育, 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的优质养殖种群提供了更多选择性。
国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引进红螯螯虾试养,但是行业主要受制于种苗供应不足、系统化养殖技术不统一以及市场等因素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夜宵界"网红"小龙虾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水产人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多地相继引进、市场营销、红螯螯虾协会的成立及开展相关推广工作,红螯螯虾逐渐被大众熟知和接受。
经过多年养殖经验积攒和产业发展,红螯螯虾养殖也正在逐步规模化。红螯螯虾这位小龙虾界的"新星",将会慢慢登上大家的餐桌。
参考文献:
[1] Vogt G1. of and of brood care as key of the of .Biol Rev Soc. 2013 Feb;88(1):81-116. doi: 10.1111/j.1469-185X.2012.00241.x.Epub 2012 Aug 14.
[2] 岁珂,杭纬. 小龙虾中重金属含量和分布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38(10):297-298.
[3] ST, Yeo DCJ (2007) Feral of the Red-Claw (s von ) in water of . 9: 943–946,
[4] - JC, - B, Rojas- AH, Cedeño- M (2017) of the s (von , 1868) (, ) in a in the of Costa Rica. 6: 351–355,
[5] Nunes AL TA, GJ, Weyl OLF (2017b) in South : past, and . of 42: 30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