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在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局面。可是离咱们不远的日本却专门立法将小龙虾列为禁止销售和放生的物种,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呢?
在1927年,日本从美国第一次引进了小龙虾,据说第一批只有20只,本意肯定不是为了吃啊,虽然日本人不多,那你肯定不够吃啊,而是为了做实验,看看小龙虾能否成为牛蛙的饲料,因为牛蛙属于肉食性动物,除了吃害虫以外,到台里的鱼类、虾类他们也都吃,而且食量巨大,一只重量为150克的牛娃,每天的食量就高达40到50克。小龙虾当时的价格远低于普通虾类和鱼类,于是小龙虾就在日本的稻田中扎下了根,可是经过了几年的养殖,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首先,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一次产卵平均能达到300到400枚,而且成活率极高,数量根本无法准确控制。单独看这一个,好像是个。是养殖的东西多多益善嘛,可是要是结合小龙虾的生活习性来看的话,那繁殖力强就是致命的缺点了。小龙虾生性好斗且杂食,跟田里的其他虾类、鱼类没有一个能和平共处的,没有退路可言,不是他死就是我亡,而且其他水产动物的卵也成了小龙虾的盘中餐呐。小龙虾到底狠到什么程度,他们的同类都不放过,狠起来自己人也能咬上两口,估计他们除了不吃自己以外,没有不吃的了。这也就是早期有很多关于小龙虾谣言的原因。
除此之外,小龙虾还擅长挖洞,平均一只小龙虾可以挖50到80厘米的洞,这就会严重地破坏到田里的土壤环境,并且人类无法控制小龙虾的活动范围。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让小龙虾在日本的处境非常尴尬,本意是引进来为牛蛙能省一点钱,这回可好,不光省不下,还搭上不少。
那有的朋友会说了,小龙虾既然这么多,给人吃了不就完了吗?
理论上确实可行,但是别忘了,日本的饮食。习惯和咱们的不太一样,日本人都怎么吃水产品,最多的就是刺身,说白了就是生吃啊,顶多是蘸点芥末酱油啥的。那小龙虾就不好使了,它属于淡水产,身体内有大量的寄生虫,必须经过高温烹饪才能安全使用。你别说日本人了,这搁谁也吃不下去呀。小龙虾刺身那画面光想想就肚子疼。日本的水利厅也想过把过剩的小龙虾利用起来,他们把小龙虾放到了下水道和受过污染的水源中,上面咱们说过了,小龙虾是完了就吃,这让他们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效果也确实不错。
可是本来就不怎么得意小龙虾的日本人对小龙虾的态度就更差了,谁知道盘里的小龙虾是不是下水道里产的?这一来二去啊,小龙虾在日本就彻底臭了街了。与日本截然相反,我国的小龙虾产业是蒸蒸日上,在上世纪90年代养殖量仅有6700吨,到了2019年,产量达到了约209万吨,翻了300多番,麻辣的、蒜蓉的、十三香的,各种口味二层。无穷这玩意儿究竟好不好吃呢?因人而异,毕竟调料也算是美食的一个环节吧。这小龙虾在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变废为宝的实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