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盘香辣小龙虾+冰镇啤酒已经成为许多市民的宵夜“标配”。但专家表示,每年夏天都有人吃小龙虾患“龙虾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你真的知道怎么样吃小龙虾吗?
案例:
据报道,今年6月25日,安徽芜湖的翟女士在家门口菜场买了一斤青壳小龙虾。按照步骤清理干净小龙虾后,翟女士做了一顿红烧小龙虾。
可没想到,不久她就感觉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颈部胀痛,后背胀痛,大腿也胀痛。
她的妹妹回忆,“我就抓着姐姐的手抓着她的脚,全都是冰冷的。全身肌肉都是僵硬的,我吓得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家人赶紧把翟女士送到医院,而医院的初步化验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
“肌酸激酶反映肌肉损伤的一个指标,正常指标是170以下,翟女士刚进院是2300多,之后查的有7000多。”也就是说超标40多倍。医生说,肌酸激酶指标高最大的影响就是对肝脏肾脏器官的伤害。
最严重的并发症会造成肾衰竭,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幸好翟女士送院及时,肾功能损伤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医生表示,因为翟女士既往也没有什么病史,也没有服药史,所以初步考虑还是吃有问题的龙虾引起的“龙虾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什么是"龙虾病"?
龙虾病
“龙虾病”也称“哈夫病”,其实就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等物质进入到血液里,最后从尿中排出。
中毒者先会出现肌肉酸痛、肿胀,接着可能有发热、全身乏力等较大的反应。还有个显著的特征是,患者的尿液呈酱油色。这是因为,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对肾脏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
除了表面症状外,“龙虾病”会导致人体肌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溜到血液里去,被破坏的肌肉细胞会分泌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那么,吃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吗?
小龙虾中毒会有横纹肌溶解症的表现,但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经过更多的研究确定。从1924年首次发现横纹肌溶解症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该病在波罗的海地区、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均有发生,多与食用水牛鱼、淡水鳕鱼或小龙虾等食品有关。此外,过度运动、高压电电击、毒虫咬伤等因素也可以造成横纹肌溶解症。
吃小龙虾需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 最好购买人工养殖的小龙虾。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小龙虾,不要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也不要购买非养殖的龙虾。如洪水期间接触江水,未进行有效防护还存在感染血吸虫的风险。
▲ 可反复用清水换洗。烹饪前需先将小龙虾洗净。可将买来的小龙虾放在干净水体中养殖,不断换洗,直到水体较为清澈。
▲确保完全熟透。千万不要生吃或食用未熟的小龙虾,需确保其完全熟透。可先用油炸再清炒,水煮也应保证10分钟以上,达到高温消毒效果。
▲不吃头部,不吃死虾。根据媒体报道,烹调后的小龙虾如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很可能是死虾。
▲ 进食有度。一次大量进食小龙虾可能存在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丰富的嘌呤核苷酸,多吃会诱发痛风,如果再搭配啤酒更会导致尿酸增高更快。过敏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吃龙虾。
来源: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现代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