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虾稻连作”模式问世

   2023-08-29 2130
核心提示:科技创新与综合商务区是产业园的核心区,以发展虾一稻二三产业为主,是带动潜江市、辐射湖北省虾一稻 产业发展和“虾稻共作”技术创新的龙头

成都养殖小龙虾基地在什么地方_成都小龙虾养殖基地_成都龙虾养殖基地虾苗批发价格

小龙虾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江苏,后“溯江而上”来到潜江。2001年,稻子收割完后,当地农民刘主权将一袋龙虾苗投入水田,从此,潜江市开启了“虾稻连作”模式,经过不断摸索,2013年“虾稻连作”升级版——“虾稻共作”模式问世。目前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格局,在稻田上做出了大文章,使小龙虾打造出了大产业。潜江现已建成全国唯一的小龙虾全产业链条,综合产值220亿元。“潜江龙虾”被授予“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 称号,潜江市先后获得了“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的金字招牌。

成都养殖小龙虾基地在什么地方_成都小龙虾养殖基地_成都龙虾养殖基地虾苗批发价格

潜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园区以“虾稻共作”规模化生态种养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高标准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虾一稻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集“种、养、加、销、食、娛、游、商、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2016年产业园内级高标准建设10万亩“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基地、其中集中连片和规模经营基地面积达到90%以上,园区吸引多家公司,小龙虾加工企业、稻米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并且,在产业园成为潜江龙虾职业学院,先后培养输出专业技术人才1200多名。

产业园区由科技创新与综合商务区、产业集聚与产城融合发展区共同构成。科技创新与综合商务区是产业园的核心区,以发展虾一稻二三产业为主,是带动潜江市、辐射湖北省虾一稻 产业发展和“虾稻共作”技术创新的龙头,是市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产业集聚与产城融合发展 区是产业园的示范区,是示范和推广“稻虾共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基地,也是展示虾一稻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创新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窗口,回区围绕一产建基地,二产深加工,三产强配套,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创新种养模式

2001年,潜江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这种模式利用低湖撂荒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虾,使其自繁自养,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亩产小龙虾达100公斤左右。该模式既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又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加工出口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010年,水产专家选取部分稻田进行试验,又创新出了“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虾稻共作”是在“虾稻连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虾稻共作”生态种养能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达到小龙虾、水稻共同生长,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据统计,“虾稻共作”可亩产小龙虾200公斤左右,亩平均收入5000元左右。

借鉴总结:

1.依托当地产业特色,不断探索新的种植、加工模式,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升级,注重创新驱动和全产业链开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2、加强园区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职业学院或培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园区

成都小龙虾养殖基地_成都养殖小龙虾基地在什么地方_成都龙虾养殖基地虾苗批发价格

3、小龙虾,大产业。通过种养技术创新,在全国率先制定“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种植技术规程,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市;建立甲壳素深加工中心,成功从虾壳中提炼出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壳寡糖等产品,将小龙虾虾壳开发成了保健品、化妆品;“湖北(潜江)龙虾节”被授子“中国最具地方特色物产节会”荣誉称号,实现了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文化的飞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