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暹粒的一片鱼塘里,住着小张的宝贝。破晓时分,气温还未升高,小张习惯在这个时候前去巡视网箱,渐渐收起的渔网,展露水下隐藏着的精彩。
“这批成活率很高,活蹦乱跳的。”
这一只只透明的小生物一个月后就会蜕变成龙虾,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珍馐。国内15元人民币一斤的龙虾,到了小张这里,可以卖到15美元一斤。那么,为什么小张的龙虾能卖到这么贵呢?
跨界创业
“龙虾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在水温、饲料和水草方面,我们经过了多次尝试,终于成功模拟出了与国内相同,小龙虾喜欢的生存环境。”
小张的基地里主要养殖的是克氏原鳌虾,就是国内广受追捧的小龙虾,以及澳洲淡水龙虾。根据虾龄,分别投放在育苗池、饲养池和土塘中,怕这些长途跋涉的龙虾水土不服,还专门从国内聘请了技术员24小时伺候它们。
“柬埔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偏高,没有四季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针对这里特殊的气候条件,我们总结出了几条养虾经验:
旱季不遮阳,龙虾病泱泱;
雨季不排水,恐怕要后悔;
养虾不养草,兵败如山倒;
养虾不补钙,软壳真无奈;
养虾不投料,全年瞎胡闹。”
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个深谙龙虾养殖技术的人,4年前还对龙虾养殖一无所知。来到柬埔寨前,小张在国内从事贸易行业,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2016年底他决定转行从事养殖业。当时国内的养殖业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强大的竞争压力使得小张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正值中国实行“一带一路”政策,他先后考察了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最后决定来到柬埔寨。
“这里的餐厅龙虾卖的价格很贵,中国人多,市场前景很大。”这是小张对柬埔寨龙虾行业的第一映象。
搬了三次家的龙虾基地
2017年初,小张带着一腔热情和两位合伙人来到暹粒,动工建设养殖基地,同时从国内引进了一批40斤的龙虾幼苗。可刚把挖掘机开进工地,施工却突然被叫停了,因为刚来到这个国度,他们对柬埔寨土地交易情况并不了解,所以被这块土地的代理人“坑”了,土地主人要求清退土地,没有了养虾的地方,前期的投资也打了水漂。
三人商量讨论后,在2017年底找到了第二块地,国内请来的技术员信誓旦旦地说这块地养虾肯定没有问题,将国内买来的150斤虾苗投入养殖池中后,大家都期待着虾苗快快长大,然而问题又一次出现了,池子里的龙虾不仅长不大,还大批量的死亡,死亡率高达95%,干了4个月的技术员也失望的回国了。小张赶紧招聘新技术员,然而人一来就要求换掉鱼塘里的所有水,水是哗哗地放掉了,仅剩的虾苗也不见了踪影,技术员工资都没领就跑掉了,小张发现,这回是被技术员“坑”了。
辛苦养殖的龙虾大批死亡,缺乏专业养殖技术员,合伙人也陆续退出了项目,这龙虾养还是不养,接连两次失败的经历让小张陷入了迷茫。但绝不轻言放弃的小张很快振作精神,在2018年底,开始建设第三个龙虾基地,这一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在选址方面格外谨慎。
“我在谷歌地图上面研究了一下这块地周边的地形,针对旱雨季的问题,专门设计了进水和排水系统,还特意找来修建机场的中国专业团队负责基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先苦后甜 终于实现龙虾自由
如今,在小张的养殖基地里,育苗池、饲养池和土塘一片繁忙景象,早先投放的1000斤虾苗已经繁育出第三代龙虾,成功摸索出物种驯化的规律,小张解决了龙虾长不大、存活率低、活力低等问题,不仅顺利销售出了近2000斤龙虾,就连池子里的小苗也已经被金边和西港等地的客户预定,小张养殖的龙虾在柬埔寨供不应求。
“通过3年的起落和磨合,我们龙虾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在增长,订单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生产能力,主要供应金边和西港市场。”
好环境,巧管理,成就了龙虾的高产量,遵循生物的自然规律,科学利用生态环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小张也挑战了自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创业路上,难的永远不是开始,而是坚守,是不忘初心坚持到底的勇气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