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入侵在中国野外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2023-09-15 2340
核心提示:一说小龙虾是入侵物种并不能靠吃解决,可很多人都说他们老家河沟池塘小溪里原本有很多小龙虾,现在基本看不到了,这算不算是被吃光了?

一说小龙虾是入侵物种并不能靠吃解决,可很多人都说他们老家河沟池塘小溪里原本有很多小龙虾,现在基本看不到了,这算不算是被吃光了?

很多自媒体宣传中国人靠吃解决了小龙虾入侵的问题,然后很多科普都在说小龙虾是入侵物种并不能靠吃解决。可每次看完科普后还是感到很疑惑,感觉小龙虾也算不上多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啊。那么小龙虾入侵在中国野外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它都造成了哪些实质性的危害?

认知里的生物入侵是一种外来生物在某地泛滥,不说漫山遍野都是,至少也是随处可见,数量十分可观的,并且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这种认知是不是错误的?

认知里的景象不是生物入侵的普遍现象,而是蝗灾造成的刻板印象。大部分入侵生物不可能在人类活动的地区达到“随处可见”的水准。

另一方面,“很多人”分不清本土的淡水鳌虾和入侵的“小龙虾”。我国已知的土生土长的淡水螯虾只有三种:东北蝲蛄、朝鲜蝲蛄、许郎蝲蛄。三者都喜欢温度较低的水,仅分布于东三省。近年来,这些本土蝲蛄的种群在水污染打击下持续缩减,在本溪太子河等地几乎灭绝。当然,这里面也没有一个是被吃光的。

入侵我国的“小龙虾”是指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中南部,于 1929 年由日本人引入中国南京附近养殖作为食材和饲料,后来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推广养殖。克氏原螯虾不喜欢温度较低的水,在我国北方普遍无法长期生存,但在我国南方多地业已造成危害。

“入侵物种不能靠吃解决”的说法是绝对化的,并不准确。但是,非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个体尺寸较小、肉质较差、经常携带寄生虫和致病细菌·真菌,作为食物的价值低下。我国民众日常食用的小龙虾主要是养殖个体。而且,为吃而养殖的个体数量增加,会引起逃逸机会增加、被某些人士“放生”的机会增加。

克氏原螯虾可以大量食用水生光合生物和小鱼、蝌蚪,挤占本土动物的食物,打死打伤人养殖的中华绒螯蟹、青虾等水产。在水稻田里出没的克氏原螯虾还会破坏秧苗,造成减产。不过,引起更多关注的是它挖洞的能力。

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防汛人员在堤坝上发现大量克氏原螯虾挖掘的洞,仅湖北汉江大堤黄金口段就有 37 个。这些洞导致多处堤坝高度降低、堤面变窄甚至断裂。

小龙虾灭绝了吗_消灭龙虾_小龙虾灭绝

在南方梯田里打洞,破坏种植性能,情况严重的梯田每亩被挖近百个洞,最深的有一米多。

2000 年,有人带克氏原螯虾到昆明进行养殖,少量个体被投入滇池。六年后,克氏原螯虾遍布滇池。2019 年发布的《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将小龙虾列为 Ⅱ 级“严重入侵类”。

而且,克氏原螯虾携带的变形丝囊霉菌龙虾瘟疫真菌(学名: )可以给我国本土淡水鳌虾造成致命的传染病,养殖个体被偶然释放到北方河流都是不安全的。

靠吃是无法解决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无论是从我国入侵到美国的亚洲鲤鱼和鳢科鱼,还是从美国入侵到我国的克氏原螯虾和巴西龟,都是如此。

它们不仅存在于池塘和湖泊,它们也在大学里的小水池,下水道旁的沟渠,公园的人工湖,水田的田垄间。几乎可以说在南方,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有小龙虾存在。

以我们对小龙虾庞大的消耗量,捕捉这些野外的,瘦弱的,品相不好,易有寄生虫,易富集重金属的小龙虾完全是不划算的。这就导致了我们每年消耗着大量的养殖小龙虾,而依然野外依然有很多逃逸或者已经生活了很多年的小龙虾。

即使我们下定决心抓干净/“吃干净”一片区域野外的小龙虾,只要有漏网之鱼,以一只母虾能繁殖出几百只小虾的速度,它们的数量也会迅速地反弹。更别提它们也存在于各种被我们忽视的水域中,而且它们还能向周围扩散.....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监管机构,在以往的执行层面中,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往往让步于地方经济发展。如果由国家牵头来进行相关的治理的话,可以进一步防止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的危害。

但目前看来,在可见的将来,我们还会跟它们暂时共处下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