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生态安全与生物安全重大问题,而我国是全球遭遇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多数的入侵物种是怎么来的?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想要防治入侵物种,首先我们要看看它们是如何入侵的?入侵我国的物种从整体上看分为两类: 引入和误入。
1 引入
引入就是人为的将外来物种带入我国,根据目的不同引入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观赏,我们常说的清道夫、巴西龟、食人鱼、鳄雀鳝、红尾蚺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都是以观赏(包括当做异宠)为目的引入我国的,只是大多数人只管养,不管该动物的来历,所以在养够了之后,就随意的放生在水体之中,甚至还有一些人打着放生祈福的旗号,去市场上买这些本不属于我国野生环境中的动物进行放生,最终让它们形成了入侵物种。
第二类是吃。罗非鱼、小龙虾、福寿螺、牛蛙等动物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动物最初都是以吃引入到我国养殖的,但是没想到这些动物繁殖能力强,像福寿螺还是一种内含大量寄生虫的螺类,所以最终被市场逐渐的抛弃,最终造成了入侵。
小龙虾虽然很受欢迎,而且在我国养殖业也风生水起,但是 野外的小龙虾依然是入侵物种,并且依然危害着本土水生植物以及淡水鳌虾的生存。
2 误入
在我国已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有相当部分是人为无意传入的。比如红火蚁、白纹伊蚊(花蚊子)、美国白蛾、蔗扁蛾等等,这些物种的入侵通常是通过贸易,主要是木材的运输,比如埃及伊蚊、各种蛾子都是通过木材进入我国的。
如何精准有效地防治入侵物种?
弄明白了大多数入侵物种是怎么来的,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去防治了。首先,对于以观赏为目的引入的外来物种,要严格的控制饲养的数量,同时对于买卖也要加强管理,尤其是一些繁殖能力较强、体型较大的物种,比如红尾蚺,最好能做到登记饲养。
同时,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要加强《生物安全法》的宣传与学习,积极履行动植物检疫责任,参与科普教育,志愿参与防除活动,规范放生行为。
其次,对于以吃为目的引入的物种,就需要养殖户自己的监管了,比如在雨季做好养殖塘的抗洪能力,防止养殖的入侵物种进入野生水体。
最后就误入,误入的监管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在一大批木材中掺杂了一些虫卵,想要检测难度是非常大的,在这方面我国的海关等部门已经加强检查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是需要人人参与的事业,外来物种入侵的隐蔽性更加突显了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提高认知、强化责任、全民防范、筑牢高墙,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