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的模式转变和关键技术

   2019-11-28 网友投稿彭老师5730

十月下旬加深水位至最高水位(将洞口全淹没),维持1-2天,然后再降低水位露出虾洞口,逼迫亲本虾出洞释放仔虾。然后,将田面水位保持在30-35厘米越冬。

十月中下旬开始(淹洞前3-5天),沿着池投撒有益菌发酵的混合湿粉料或鱼糜、豆浆等,投喂脱离母虾的幼苗和肥水。同时搭配少许腐殖酸钠肥水,起到抑制青苔和保温作用。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持续投喂,十一月中旬有成批秋苗(约1-2厘米,500尾左右/公斤)。持续投喂管理和分池(或销售),十一月会有第一个出苗高峰期。

十二,水温下降,虾苗生长放缓,加深池塘水位(保持水位稳定在30厘米,不能淹没稻茬,不容易上冻结冰,有利于越冬。即使是以春苗为主,冬季保持水位稳定在30厘米,也有利于越冬。越冬中最重要的是水不能把洞口全淹没,让虾能躲在洞中的水气交界面,这样就能安全越冬!)。十月底到十二月初,肥水的同时需要搭配腐殖酸钠加强遮光抑制青苔。

上述模式,一般可亩产秋苗50000-60000尾、早春苗20000-30000尾。春季可以捕捞繁育后的亲本虾10-15公斤。

(二)稻田-池塘衔接模式或池塘两茬虾模式(主要解决错峰上市问题

第一茬虾(3-5月,水草以伊乐藻为主!)

种草前,上水20厘米,每亩10公斤漂白粉消毒,再用茶籽饼(20-30公斤)清野。7天后种植伊乐藻,草团20厘米,6米一团,稀泥巴压在草团中间,种完后加水至30厘米,及时肥水。草长2 0 天 后,草团直径40厘米以后就可以放虾苗。

3月20日前,每亩投放4,000-6,000头(早上7点前下塘,分5~7天放),养殖20-30天开捕。捕20-30天后,在5月20日前,第一茬基本捕完。

4月下旬水温25℃前,割一次伊乐藻(部分面积)草头,留20-30厘米。或者,4月中旬种轮叶黑藻(面积20-30%);6月初轮叶黑藻长30-40厘米,覆盖面积30-40%。

第二茬虾(6月以后,水草以轮叶黑藻+水花生为主!要有机械增氧设施!

5月20日,养完第一茬虾。池水放干,晒死上面的老化伊乐藻,3~5天后重新加水,茶饼清野。返青伊乐藻长到30-50厘米,一般可维持到7~8月也不败。或者4月底5月初种植(面积20%)轮叶黑藻(100公斤鲜草/亩,40厘米),20天后草就长好。6月底-7月初,竹竿扎水花生草团(覆盖面积10-20%,水花生面积越大,降温效果越好)。6月10-20日以后,可以从稻田里将小虾,转移到池塘养殖。维持4000-6000只/亩的密度,轮捕轮放。

在6-8月捕捞和转运虾苗,一定要注意下高笼(露出水面的笼子要多一些)、下笼时间要短一些(凌晨2点下地笼、5点起地笼)、立即转塘、减少死亡。

 

(三)养大虾的模式要点

良好环境、优质水质、合理密度、充分投喂、及时捕卖。

1.苗种繁育与成虾养殖的分离

成虾养殖田或塘维持在6000只/亩的密度。轮捕轮放,持续强化投喂,加强捕捞。一般养殖20-30天以,每2-3天下一次地笼,捕捞大上市。一般卖虾一个月后,可以补苗一批。

2.卖虾期的捕虾和投喂管理

水温15℃以上,小龙虾摄食旺盛、生长快速。但是,吃饱的小龙虾并不喜欢动,进笼的数量就会减少。因此,有多块田的养殖户,可以尝试轮换捕捞,2-3天捕一次。每天下地笼的田,当天可以减少30-50%的投喂量,能增加进笼的速度和捕捞量,缩短虾在地笼中的停留时间。不下地笼的田,把前一天减少的料量补上并略有增加,这样能确保投喂充分。

3.苗种繁育成虾养殖一体田的密度控制和品种多样化

这类田,很难控制密度。如果苗量大,且苗价过低时,除加大捕捞强度外,还可以通过生物控制来减少虾密度。可以投放一定量的甲鱼、黄鳝、鳜鱼、鲈鱼、黑斑蛙等名优水产品捕食虾苗或库虾,既能降低虾苗密度,也能增加效益。

二、 关键技术

(一)田间工程、微孔推水增氧与水草栽种

1、田间工程

无论稻田还是池塘,育苗池的坡埂都要平缓,埂多或窄条形池塘,才能多出苗。随着苗种-库虾盈利模式的终结,苗种繁育池与成虾养殖池分离是必然。稻田改造的成虾养殖池,如果只在3月-6月份养虾,可以不用挖沟或只挖小沟,小田改大田后,只需在大田最外围加一圈80厘米高的主梗就可。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和减少沟坑占稻田面积(国家要求不能超过10%)。在养殖场外围要至少装一道防逃网,并每天检查完整性。进水最好3层过滤。必要时要设驱鸟和防鸟装置。

2、微孔推水增氧

小龙虾养殖中出现的很多底质不良、水质恶化、病害问题,都与缺氧或养殖池昼夜供氧不平衡有关。因此,小龙虾养殖中的机械增氧是技术升级的必然。一般3KW(造价0.8-1万)鼓风机,可负荷40-80亩田,亩投入150-250元。使用机械增氧后,溶氧高、饵料系数低、病害少、脱壳快、出虾早、大虾多、虾品相好。

3、水草管护

(1)伊乐藻

10月中下旬-11月,种伊乐藻。田坂每隔8 -10 米旋耕1-2米的栽草区。旋耕前,施有机肥(干鸡粪100斤或湿鸡粪500斤)。上水10-20厘米深。20-30公斤草种/亩,10-20厘米长、5根一束栽插(田面)或下包泥团投入沟中或池塘。旋耕区每隔4-5 米,种团水草(10-20厘米)。田面行距8米、株距4米,草行顺春夏风向。沟底种一行或两沟边“Z”形状种,株距6-8米。慢加水,保持草头淹没水下。

水草载好后,施肥生根促芽,晴天上午用稳水110(5亩米/袋)+绿旺旺(20亩米/袋);间隔1天,用维尔康(10亩米/袋)+大补100(5亩米/袋)+应激康(5亩米/瓶)。

一般3月、4月、5月份,水草的覆盖面积分别在20%、30%、40%比较合适。为了延长伊乐藻的活力,在水温25℃左右(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如果草疯长,可以割一次或多次草头。割草后,当天或第二天,使用应激康(5亩米/瓶)+大补100(5亩米/袋)+维尔康(10亩米/袋)。间隔一天后,使用稳水110(5亩米/袋)+绿旺旺(20亩米/袋)。

(2)轮叶黑藻

4月下旬以后,每亩按30-50公斤鲜草/亩,将10厘米的草段一头插入泥中,后加水15厘米,10-20天后全池覆盖新生的草,再加水30厘米,以后逐步加水,使草不露头,离水面10-20厘米为宜。行距、株距和种草后的养护,参考伊乐藻。

沉水性水草的田面覆盖率不超过40%。草在田面成垛或成行,草行间留4-6米空位,用于行船、喂料、捕虾。高温期,在沉水性水草的空白处扎水花生草团,约占田面10-20%,起到遮光降温和缺氧救虾的作用。

(二)放苗、放种和转塘期的保健

【特别提示】保证存活率的几点关键要素如下:(1)虾苗大一点(50-80尾/斤)、壳硬一些。(2)种虾放7钱以上的红褐壳虾。(3)气温高,虾在笼子里停留的时间尽量要缩短,防止缺氧死亡。(4)离水运输时间2小时以内。(5)在每天4-6点气温最低期间运输。(7)放苗期做好保健。

1.水中泼洒

(1)放苗前3天,全池泼洒“稳水110”(5亩米/袋),进行解毒(降氨氮、亚硝酸氮、吸附水中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补钙、净化水质。

(2)放苗前1天,全池泼洒“活力多+底复康”(5亩/组),进行改底、杀菌和活化水质。

(3)放苗当天,在放苗前1-2小时在放苗区泼洒“应激康”(5亩米/瓶),进行抗应激。放虾时,要经过3次浸水(浸0.5-1分钟→沥1-2分钟,反复3次),让虾体表和鳃分步吸水。在放苗入水前,可使用“应激康”浸泡(5毫升/立方米,30秒)过水。放苗后,在放苗区泼洒“优力克”(5亩米/瓶),进行鳃和甲壳的创伤修复。

(4)放苗后第2天,全池泼洒“大补100”(5亩米/袋),补充多维和多矿,促进虾恢复活力,早开食。

(5)放苗后第4天和第6天,再全池泼洒一次“优力克”(5亩米/瓶),防治放苗(种)期间的烂尾病和烂鳃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