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的模式转变和关键技术

   2019-11-28 网友投稿彭老师5730

2. 高温期水质底质处理程序

(4月10日-11月10日),每10天为1个周期。

第1天,改底活水:底复康+活力多

第3天,补钙稳水:大补100+稳水110

第5天,预防细菌病毒病:优力克+应激康。

第7天,肥水培饵:酵母蛋白粉+维尔康

从5月20日起,为插秧做准备,减少投喂、加强捕捞尾虾。 每年5月20日以后,虾价会进入低谷,如果在稻田附近有配套池塘(运距1小时以内),可以将尾虾转移到池塘养殖。转塘期保健参考上面。

(四)稻草处理、青苔防控和肥水

1、稻草处理

割稻前,晒田到开口,留高茬40厘米以上。可以在收割机上加一个挡板,将碎稻草集中铺在稻茬上,冬春季节保持20-30厘米的水位,稻草缓慢分解释放。如果碎稻草直接落在田面,晒干黄(暴晒5天)后,将稻草集中堆在子埂上或堆成垛。上水时,要多层过滤,除掉野杂鱼或其卵。有子埂的稻田,第一次先上水10-20厘米,不要淹没子埂,稻茬呕出的红黑水通过换水排出。一般3-5天换水一次,换水3次以上,等水清后再肥水

水温10℃以上,就应采取措施,加速稻茬的分解和转化。处理方法参考“低温期水质底质处理”。

2、青苔防控

小龙虾养殖中,肥水和抑制青苔要同步进行。把肥水工作做好,而不是杀苔,是控制青苔的关键。有少量的青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青苔突然大面积死亡后,缺氧和中毒引起死虾。

一般在十月中旬(割稻晒田前),就应该维持虾沟水的肥度,这有利于亲虾性腺发育。

十月中下旬,稻秸呕出的红黑水排出后,重新上清水后再肥水。先每亩上干鸡粪100斤/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3-5天后,全池用大补100(5亩米/袋)+维尔康(5亩米/袋)+蛋白酵母粉(5亩米/袋)。每10天,肥水一次。控制水的色度或透明度30厘米以内。

如果有少量青苔萌发,加水到30厘米,用腐殖酸钠(2斤/亩)遮光,2-3天青苔发黄后再肥水。观察7天,如果青苔没有消失,再补救一次。保持适当的水位(30-35厘米)和水色,青苔很难再复发。

水面或水底大量出现黄绿色老青苔。先用浓稠的腐殖酸钠泼在青苔上;第二天生石灰水(3-5公斤/亩)泼在青苔上;第三天用“活力多”(2亩/袋);第四天用“绿旺旺”( 5亩米/桶)+“大补100”( 5亩米/桶)+“维尔康”( 5亩米/桶)观察3天,部分没有融化的死青苔人工捞出或者晴天上午全池泼洒“维尔康”分解死苔。

3、肥水与生物饵料培养

(1)精养塘肥水

精养虾池一般水体比较清瘦,水草旺盛吸肥能力大,所以肥水难度大,水色保持时间短。精养塘肥水以微生物为主,不应以培藻为主。肥水方案:腐殖酸钠+酵母蛋白粉(5亩米/袋)+功能发酵粉料。

(2)稻虾田肥水

稻草较多,底部有机质高,肥水不当容易引起缺氧和有害物质滋生。应该以微生物分解转化为主,以培菌和培藻并重。稻虾田肥水应该选晴天上午,应激康(5亩米/瓶)+维尔康(5亩米/袋)。青苔较多的可以添加腐殖酸钠。

如果阴天低温肥水,可使用应激康(5亩米/瓶)+酵母蛋白粉(5亩米/袋)+维尔康(5亩米/袋)+大补100(5亩米/袋)。

(五)小龙虾的投喂

舍得投喂、投喂好料、均匀投喂、肠肝保健、鳃壳强化,是小龙虾养殖成功的关键。

除水温低于5℃的越冬期(一般12月10日-2月10日)外,小龙虾从见苗到上市,要持续肥水和投喂。因为在小龙虾适应生长水温下(10-33℃),持续饥饿(7-10天以上)会引起生长障碍,后续即使饵料充分,生长表现也会显着低于持续投喂的虾,甚至光吃不长。

按月份及气候调整投喂量。

1-2月,水温低于5℃时,可不喂。水温5℃以上,且有虾苗活动,要培好水并投喂高品质的虾苗料。3 -6月,投喂率2-8%,可投喂颗粒饲料、发酵豆粕、黄豆、玉米等。7-8月,田坂上可不投喂饲料,环沟可适当少量投喂2-5%。9 月份,虾沟中投喂颗粒饲料、黄豆、玉米,投饲率2-3%。10 月份-12月份,根据稻田虾苗及天气情况,适当投喂颗粒饲料和经有益菌发酵的豆粕1-3%。

投喂方法:沿稻田中央及埂边浅水处均匀投喂,主要投放在水草空白区,第二天早上检查吃料情况,酌情增减。

亲本虾投喂:发酵饲料+大补100(200斤料/袋)+肝肠泰(200斤料/袋)。或商品化的亲本料。

仔虾(小于2厘米)投喂:发现出洞的抱仔虾(幼虾已经出膜,但仍然在母体腹部),要用每亩水面用黄豆(0.5-1公斤)浸泡过夜后磨浆+酵母蛋白粉菌(500克)+大补100(25-50克)+维尔康(25-50克),在晴天10点后沿着环沟泼洒,投喂或培养轮虫等生物饵料。也可投喂商品化仔虾料,如虾奶粉、滤饵肽等。

(六)日常保肝健肠

每200斤料,应激康(1瓶) +肝肠泰(1袋)+大补100(1袋)+维尔康(1袋),伴料内服。每10天一个周期,内服3-5天,对预防各类感染和促进生长,具有良好效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