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一般3-4月放苗成活率会影响高产,再就是5月份,号称黑色五月,5月之后温度上升各种疾病出现,纤毛虫、烂鳃、肠炎等等。
好不容易到了十月份,水温低了按理说疾病要少一些,可是这时候又要特别注意,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主要流行于冬季及早春,在水温13℃-18℃内高发。广泛分布淡水当中,主要的感染对象是虾卵和体表有机械损伤,在感染的过程中对宿主没有选择性,外菌丝在感染的部位不断生长,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内菌丝吸取虾体营养,导致虾脱壳难,缺氧、不吃料。除侵袭虾卵外,都不是原发性病原,继发感染,次发性病原。
此外,受到机械损伤时,导致它产生机械损伤的物体上面带有的霉菌也是诱发真菌感染的来源之一。
诊断: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即可初步确诊。
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放种虾运输的挤压以及天敌比如鸟啄伤。导致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生,必须是在具有保护作用的体表皮肤受破坏以后,霉菌才能从伤口入侵,长出外菌丝向外生长,向内生长的菌丝必须是在内皮及肌肉组织坏死的情况下,才能侵入到组织深处。
华东小伙伴振国分享虾苗放养流程:
第一步,贩运途中,用“泼洒姜+苗种免疫浸泡剂”每20斤虾苗或者种虾各用10克兑水喷洒于虾上。
第二步,虾苗到了后,先把虾苗放于池塘浸泡10秒钟,提起来,再放下去浸泡10秒钟,反复2-3次,然后用“苗种免疫浸泡剂+泼洒姜”20斤虾各用30克浸泡5分钟。
第三步, 虾苗投放,一次下苗较多时要分别在2-3个点投放。下苗后用“泼洒姜100克+聚维酮碘200毫升+霉平20克=1亩水体”,连续2天。
治疗
治疗,真菌感染主要寄生在死亡的组织上面的,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啥?
是因为组织损伤的关系,一定会伴随着细菌的继发感染,造成伤口组织的病理坏死,从而给菌丝向组织内部的深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抑制真菌的滋生,还需要处理细菌的感染,增强体质,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真菌感染的治疗当中,经常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水杨酸,50%的过硫酸氢钾粉剂(用量为300-500克亩每米,搭配20克食盐使用,效果更佳)以及聚维酮碘溶液等相对温和的消毒剂。
外用建议方案1:第一天使用50%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300-400克亩.米)兑水之后全池泼洒,第二天每亩一米水体使用霉平(水杨酸)20克,聚维酮碘溶液250毫升1瓶,分开使用。连续使用2-3天。
外用建议方案2 :第一天使用100毫升的苯扎溴铵1瓶+250毫升的浓戊二醛溶液1瓶,1套使用3亩米水体,第二天使用霉平,每亩米水体使用20克,连续使用2-3天。
治疗真菌感染的时候,建议使用10%氟苯尼考粉100克或10%的恩诺沙星粉100克+三黄散或者板黄散100克或黄芪多糖免疫草+维生素C20克,配伍拌料10千克制成药饵进行内服,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