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生病喂什么药?

   2020-03-04 网友投稿25020
核心提示:谁都想自家的龙虾又肥又大,每年都是大丰收,可是小龙虾经常生病这一点让养殖人员防不胜防。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案会降低小龙虾的养殖效益,因此小龙虾生病后的药物选择成了龙虾养殖人员的重中之重。严格

谁都想自家的龙虾又肥又大,每年都是大丰收,可是小龙虾经常生病这一点让养殖人员防不胜防。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案会降低小龙虾的养殖效益,因此小龙虾生病后的药物选择成了龙虾养殖人员的重中之重。

严格来说小龙虾生病选药有哪三大原则呢?

1、看效果

小龙虾生病后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对症下药,那么什么样才算对症下药呢?就是小龙虾用药后治愈70%以上才算对症下药。

2、安全问题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既然是小龙虾用药首先一定要保证对小龙虾无毒,至少是低毒。其次对水质也无污染,至少是低污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对人体无害,不能对小龙虾无毒而害了吃小龙虾的人。

除此之外,关于小龙虾的用药安全问题还应做到出售前有额外的休药期,并坚决杜绝国家禁药等。

3、成本问题

因为龙虾养殖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那么小龙虾生病治疗一定要考虑药用成本问题。由于龙虾药物千千万万,很多成分相当却价格悬殊,所以药用成本绝对是龙虾养殖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药物治疗小龙虾疾病有哪些给药方法?

(1)口服法

此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不患病小龙虾不 产生应激反应等。常用于增加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 染,特别是细菌性和寄生虫病。但其治疗效果受养殖小龙虾病情 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

(2)药浴法

按照药浴水体的大小可分为遍洒法和浸泡法。根据药液浸泡 浓度和时间的不同,浸泡法又可以分为瞬间浸泡法、短时间浸泡 法、长时间浸泡法、流水浸泡法。遍洒法是疾病防治中经常使用 的一种方法。浸泡法用药量少,操作简便,可人为控制,对体表 和鳃上病原生物的控制效果好,对养殖水体的其他生物无影响, 是目前工厂化养殖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药浴方法。

在人工繁殖生产 中从外地购买的或自然水体中捕捞的小龙虾亲虾及其受精卵也可 采用浸泡法进行消毒。

(3)注射法

此法用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高(药物注射)、预防(疫苗、菌苗注射)效果好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操作麻 烦,容易损伤小龙虾。

适用对象是那些数量少又珍贵的亲虾,即 用于繁殖后代的亲本。

(4)涂抹法

具有用药少,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适用范围小。主要 用于少量名贵小龙虾亲虾的疾病治疗以及因操作、长途运输后身 体受伤或亲虾等体表病灶的处理。适用于皮肤溃疡病及其他局部 感染或外伤。

(5)悬挂法

用于流行病季节来到之前的预防或病情较轻时采用,具有用 药量少、成本低、方法简便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杀灭病原 体不彻底,只有当小龙虾游到挂袋食场吃食及活动时,才有可能 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常用的悬挂药物有含氯消毒剂、硫酸铜、 敌百虫等。

小龙虾养殖常见病害有哪些?

1、软壳病

病因:钙的摄取不足,或者光照不够降低了钙质的转化,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都有可能造成龙虾得软壳病。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也可导致此病。

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活力不足,运动能力较差,觅食不旺、不肯进食,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虾壳整体偏薄且比较软。

2、出血病

病因:由产气单胞菌引起。

症状: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不久死亡。

3、烂壳病

病因:由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黏细菌、弧菌或黄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壳上有明显溃烂斑点,斑点呈灰白色,严重溃烂时呈黑色,斑点下陷,出现空洞,最后导致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4、黑鳃病

病原:病原属真菌中的半知菌类。该病是由池塘水质恶化污染,促使镰刀菌大量繁衍寄生在小龙虾鳃丝、体壁、附肢基部或眼球上所致。

症状:鳃由肉色变为褐色或深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唿吸困难而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