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三四月,各大养殖户开始投放第一批小龙虾苗,众所周知,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而小龙虾养殖苗种投入的成本可占全年小龙虾养殖总成本的40%-60%!
放苗前池塘的准备、苗种选择、虾苗的起捕和运输、放苗的流程等,是影响虾苗放苗的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这也是导致同样的苗种不同的养虾人放苗后成活率千差万别的原因!
一、放苗前池塘准备工作
池塘环境,是影响放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池塘环境包括原塘环境以及放养塘环境,两者都很关键,放苗时池塘水质要好、水质指标都正常、水草长势要好,避免池塘水浑时间长。
(1)解毒(碧水解毒王):解除稻田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的残留;解除杀青苔后青苔死亡产生的毒素。
(2)壮草培草:要求水草根要长、白、多;茎叶有光泽,干净有活力。
(3)水色良好:茶褐色或淡绿色,不浑浊,水中浮游动植物丰富,保证水中溶氧充足,饵料充足!
(4)藕塘或鱼池转养塘,底质肥厚的,需要改底增氧。
(5)防逃网检查,避免有漏洞。
二、苗种的选择
春季的虾苗,选苗技术大于养殖技术。选苗应把握“宜近不宜远,宜大不宜小”的原则,也就是说最好选择距离虾池较近的地方放苗(建议50公里以内),不宜太远。另外尽可能选择规格大、均匀且体色纯正,附肢齐全,活力强的虾苗(80-120头/斤)。因为在长远运输中小龙虾水分会大量丧失,应激大,导致存活率低下,大规格虾苗活力好,可以保证苗子的翻倍率。
如何鉴别好苗的活力?
选苗除了看体色、挑规格外,最核心的就是看活力。虾苗的活力好坏,决定着虾苗本身对新水质适应的能力。活力越差,适应能力就越低,投苗后死亡的概率就越高。凡是虾苗自己不能独立翻身,翻身不能爬行或者原地不动的虾苗均属于活力差、体质差的虾苗。
活力差的虾苗投放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3天左右开始逐步死亡,并略带轻微传播特性;二是未死亡的虾苗养殖周期要长于活力好的虾苗,20至30天很难出成品虾。
活力差的虾苗投放后应急处理方案:晚上20点-24点,溶氧不足时泼洒底加氧和碧水解毒王的应急药品,缓解池塘溶氧不足,降解虾苗过度应激,增强补充虾苗体质能量。
三、苗种的起捕/运输
运输时最好用塑料筐或泡沫箱,底部先垫一层草,然后放虾苗,最后再放一层草。一个塑料筐或泡沫箱不要放太多虾苗,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密闭和湿润,运输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