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的池塘怎样处理?
一、池塘的改造
如果虾池这不到养殖要求,或者养殖时间较久,应加以改造。改造池塘时应采取:死水改活水;低埂改高埂;狭埂改宽埂;漏水塘改为保水塘;瘦塘改为肥塘。在池塘改造的同时,要做好进排水闸门的修复及相应进水滤网、排水防逃网的添置。另外养殖小区的道路修整、池塘内增氧机线路的架设及增氧机的维护、自动饵料饲喂器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也要一并做好。
1.改漏水塘为保水塘
有些虾池常年漏水不止,这主要是土质不良或堤基过于单薄。沙质过重的土壤不宜建塘堤。如建塘后发现有轻度漏水现象,应采取必要的塘底改土和加宽加固堤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在塘周彻砖石或水泥护堤。
2.改死水塘为活水塘
虾池水流不通,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对生产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引起养殖的龙虾和混养鱼类的浮头、泛塘和发病。因此对这样的池塘,必须尽一切可能改善排灌条件,如开挖水渠、铺设水管等,做到能排能灌,才能获得高产。
3.改瘦塘为肥塘
4.虾沟改建
对于面积8亩以下的龙虾池,应改平底型为环沟型或井字型,池塘中间要多做几条塘中埂;对于面积8亩以上的龙虾池,应改平底型为交错沟型,并做到沟沟相通。加大池埂坡比,池埂坡比1:(2.5-3)为宜。这些池塘改造工作应结合年底清塘清淤时一起进行。
二、防逃设施
1,龙虾逃跑的特点
龙虾的逃逸能力比较强,防逃设施也不可少,一般来讲,龙虾逃跑有三个特点。
一是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逃跑。由于生活和生态环境改变而引起大量逃跑,龙虾对新环境不适应,尤其是虾种刚人池的第一个晚上和雨天,如果没有防逃设施,可以在一天内逃走80%左右。这种逃跑行为,通常持续1 周的时间,以前 3天最多。我们做过试验,2007年 7月24日于一口一亩地的小池塘里放养21 千克龙虾,没有安装防逃设施,在小塘四周用8 条又长又大的地笼捕捉,每一条地笼有24个小格门,第二天早晨倒出地笼里的龙虾并称重,发现8笼共回捕17.3 千克龙虾,占所投放龙虾的82. 3%。因此我们建议在龙虾放养前一定要做好防逃设施。
二是条件恶化时引起的逃跑。水质恶化迫使龙虾寻找适宜的水域环境而逃走。有时天气突然变化,特别是在风雨交加时,龙虾就会想法逃逸。
三是在饵料严重匮乏时,龙虾也会逃跑。因此我们建议在龙虾放养前一定要做好防逃设施。
2,钙塑板防逃
在田埂上安插高55厘米的硬质钙塑板作为防逃板,埋人田埂泥土中约15厘米,每隔75 - 100厘米处用一木桩固定。注意四角应做成弧形,防止龙虾沿夹角攀爬外逃。
3.网片,塑料薄膜防逃
这种防逃设施是采用麻布网片、尼龙网片或有机纱窗和硬质塑料薄膜共同防逃。方法是用高50厘米的有机纱窗围在池埂四周,用质量好的直径为4-5毫米的聚乙烯绳作为上纲,缝在网布的上缘,缝制时钢绳必须拉紧,针线从钢绳中穿过。然后选取长度为1.5 -1.8米的木桩或毛竹,削掉毛刺,打人泥土中的一端削成锥形,或锯成斜口,沿田埂将桩打人土中50 - 60厘米,桩间距3 米左右,并使桩与桩之间呈直线排列,田块拐角处呈圆弧形。然后用高1,2-1.5 米的密网靠牢在桩上,围在池塘四周,在网上内面距顶端10厘米处再缝上一条宽25 - 30厘米的硬质塑料薄膜即可。防逃膜不应有褶,接头处光滑且不留缝隙。
4.进出水口防逃
还有一种防逃不可忽视,就是龙虾喜欢戏水,要防止它们从进出水口处逃逸,因此在修筑进出水口时,也有一定的讲究。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定期对进、排水总渠进行整修。稻田开设的进排水口应用铁丝网或双层密网防逃,也可用栅栏围住,既可防止龙虾在进水或者下大雨时顶水外逃,也能有效地防止蛙卵、野杂鱼卵及幼体进入稻田危害蜕壳虾。同时为了防止夏天雨季冲毁堤埂,稻田应开施一个溢水口,溢水口也用双层密网过滤,防止龙虾乘机逃走。
为了检验防逃的可靠性,我们还建议在规模化养殖的连片养虾田的外侧修建一条田头沟或者防逃沟,可以在沟内长年用地笼捕捞龙虾,因此它既是进水渠,又是检验防逃效果的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