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攻略
#hz,06
我上周末去吃了小龙虾,非常失望。
其实,上个月从潜江回来后,我再没去过小龙虾馆。
就你对一样东西意犹未尽的时候罢,你去找平替,只会更想吃那样东西。
这不,周末这一顿小龙虾勾得——我更想念潜江的小龙虾了。
潜江的小龙虾好吃,还颠覆了我的认识。
我采访过很多小龙虾馆,遇到的大厨都会和我说:“可不能去头去虾线啊,回头肉就松散了。”
可到了潜江才发现, 压根没那回子事。
潜江的精品大虾,去头,虾尾上浅浅划了一道,抽去了虾线。
我吃的龙虾馆子,在当地很传奇,名叫五七小李子。他们家是潜江第一家做油焖小龙虾的。
小龙虾,确实灵光。
剥开头上的盔甲,露出了凝膏的虾头。
颜色从虾头开始渐变,先橙红再浅黄,口感也依次丰富。
先一大块膏脂,厚实微弹;再是微微流沙的虾膏,鲜活浓郁。
吃完头,还忍不住再吮吮腮里的汁水,不舍得扔啊。
而后,沿着开背的虾尾,掰开,露出了两瓤龙虾肉,晶莹细腻。
夸张点说,有点像剥壳的荔枝肉。
虾子壳,巨硬无比。
本来嘛,有指甲的人还可以用手指甲 卡在缝里剥,借力。
可我那时候指甲剪得光秃秃的,肉剥生疼。
也是藏在硬壳里的肉啊,更加完整柔软,像牡蛎。
吃到嘴里,又嫩又弹,不是一个鲜活能概括的。
就有一点还是包邮区的小龙虾馆赢了,口味多。
潜江只有三个口味:精品油焖大虾、精品蒜蓉大虾、极品蒸虾。
我后来找了老板娘,问怎么不做冰镇?熟醉?她一听是冷的,说:“这要闹肚子啊。”
蒜蓉大虾和油焖大虾都是半汤。
其实,开背去头后,本身不蘸汤汁就很入味了。
尤其是油焖,这本来就是潜江走出去的小龙虾做法。
下宽油,虾子迅速滚过热油后,反而锁住了鲜嫩。
如果你问我,为了一顿小龙虾,值不值得去潜江。
回来的路上我是迟疑的。
可在杭州吃了这顿小龙虾,我觉得幸亏我去了啊。
我去了潜江当地名气很响的一家店, 五七小李子。
他家男主人,是湖北做油焖大虾第一人。
我没见到本尊,只见到了女主人。
到的那天,都快下午1:00了,女主人一个人在厨房,指挥十来号人,热火朝天。
客人都是外地赶过来的,甭管两点、三点,都要开锅烧小龙虾。
吃饭的地方,很豪放,就是个厂房。
我吃完小龙虾就去厨房,不巧,出去休息了,只有些打包的大姐。
大姐问我有什么事儿?
我就试着问了她:“为啥你们的小龙虾,头也去了,虾线也挑了,肉质还那么嫩弹。”
我都不指望大姐能答出来。
毕竟在杭州,但凡你问服务员什么问题,他们都是:“我才来的。”
谁知道,大姐贼平静:“你们那儿小龙虾长什么样?”
我拿出了一张照片。
大姐看了我手里的照片:“虾头剪得太多了。不能超过虾的眼睛。”
就这?
她继续慢悠悠地说:“你们吃的都是大红吧。这是我们不要的。”
她带我去看他们的小龙虾。
红色盖子一打开,一个个黝黑发亮。
潜江的小龙虾,用的都是大青。
这是种只能在清水里生长的小龙虾,又嫩又干净。
旅途一远,大青的存活率远不如大红。
所以啊,杭州能吃到的潜江小龙虾,还是大红为主。
回杭州后,我也找小龙虾馆问,他们说大青杭州也能运,就是损耗比较大,成本太高。
五七小李子在潜江一个镇上。
高速下潜江,小龙虾的氛围越来越弄,路边的农家房子上,墙画都是小龙虾。
这还不算啥,我还看到了小龙虾馆、小龙虾学院…
感觉这座城市,一半的人从事小龙虾专业。
其实,潜江还有一个更有名的龙虾城,我去浅浅地转了一下。
楼宇丛立,感觉每家龙虾馆都包了一栋楼。
广告牌打的,一个比一个威风: 虾皇,虾后,楚虾王,传奇…
口号也是一个比一个响亮:央视推荐,走进联合国的小龙虾…
这些龙虾馆,随便选一家吃就好了,都不会差。
不过呢,即便到了产地,潜江的小龙虾也没有很便宜。
精品大虾298一份。我湖北的朋友说,吃小龙虾还是他们荆门便宜。
去潜江的路上,我还路过了一个神奇的小镇——毛嘴,专门做卤鸡。
朋友一定要在路口那家买,说他们家肯定正宗。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它是总店。
我环顾四周,就那个十字路口,遇到的每家都叫卤鸡总店。
不过,卤鸡确实不赖。
40元一只,最里面的肉都是入味的。
至于潜江值不值得专门来呢?
看行程吧。其实,武汉的小龙虾,已经够好吃了。
石碑岭路,从头走到尾,在潜江看到的虾皇啊,虾后啊,都在这里都开店。
我最推荐的店是 龙湖天玺对面的 肥肥虾庄。十多年老店,人气最旺。
他们家的精品油焖大虾,还裹了白芝麻。
吃的时候,先把外壳吮吸一遍,又辣又过瘾。
离开了产地,所有想要还原的当地味道都只能是无限接近。
这才是家乡的份量,也是旅行的意义。
不过,包邮区至少还能吃冰镇小龙虾、熟醉小龙虾、咸蛋黄小龙虾啊,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