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年吃掉120万吨小龙虾,每吃两只虾就有一只来自湖北!

   2023-08-17 1570
核心提示:每到夏天,就是小龙虾横行的季节,无论是路边摊、大排档还是高档酒店,都能看到小龙虾的身影。据说,中国人一年要吃掉120万吨小龙虾,每吃两只虾,就有一只来自湖北。而在湖北

每到夏天,就是小龙虾横行的季节,无论是路边摊、大排档还是高档酒店,都能看到小龙虾的身影。据说,中国人一年要吃掉120万吨小龙虾,每吃两只虾,就有一只来自湖北。而在湖北,吃小龙虾的朝圣地只有一个,叫做潜江。

今天质量君就带您一起探寻“红遍天下”的潜江小龙虾

2018年,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达5万公顷,综合产值达到320亿元,同比增长40%,出口创汇1.5亿美元,加工出口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产品远销欧美等30个国家地区,书写了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的市场传奇。

从田间害虫到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因经常夹断秧苗的根,在田埂打洞,对水稻极具破坏性,一度被视为外来害虫。”被称为“中国虾稻连作第一人”的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说。

○2000年10月,刘主权率先大胆地尝试稻田养虾。第一次他买了150公斤野生小龙虾放进稻田,来年春季种水稻的时候,他意外地收获了1500公斤小龙虾,卖了5000元钱。

“虾稻连作”成功了,这一种养模式悄然在江汉平原流传开来。

○2006年,湖北省委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一号文件”,在全省大力推广,使湖北一跃成为全国小龙虾养殖中心。

○4年后,“虾稻连作”遭遇到了岔口矛盾——江汉平原一到春季就持续低温阴雨,不利于小龙虾生长,小龙虾不达标,但这时水稻播种马上又要开始,虾农们不得已只能将小龙虾低价贱卖。

○难题如何破解?2011年,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带队开始技术攻关。他们在潜江后湖农场建立“虾稻共作”模式实验基地,将养虾的稻沟由原先1米宽、0.8米深的小沟,改挖成4米宽、1.5米深的大沟,最终实现种一季水稻,养两季小龙虾,亩均经济收益从1200元一下提高到4000元。

“此后,市水产局又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技术规程》等系列小龙虾养殖标准。”潜江市信息与标准化所杨淑芳介绍说,“虾稻共作”和小龙虾生态繁育两个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潜江也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市。

今天,潜江龙虾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繁育、生态种养、精深加工、餐饮物流、品牌文化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条,制定小龙虾全产业链标准18项,已通过HACCP、和全球食品卫生标准BRC认证,并获得了美国、欧盟、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注册,出口检验合格率和通关率均为100%,牢牢掌控了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的话语权。

目前,潜江市“虾稻共作”标准化种养基地达到3.3万公顷,建成13个万亩高标准连片基地,亩产龙虾达200公斤、虾稻600公斤,每亩平纯利润超过5000元,带动10万人致富、2万人脱贫,被誉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

全力推进“潜江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近年来,潜江市坚持把建设“潜江龙虾”国家级品牌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湖北潜江龙虾投资公司、小龙虾文化传媒公司开展品牌经营,全力推进“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去年,我们出台了《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行动方案》‘黄金30条’,将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分解为38个具体项目正式实施。”潜江市品牌办有关人士说,争取到2020年,使“潜江龙虾”成为“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文化是品牌的核心内涵,是品牌价值和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潜江市积极探索“龙虾+”模式,不断加强品牌文化培育和宣介。

“龙虾+文创”,以潜江龙虾为原始形象,设计特色龙虾吉祥物,开发文具、玩偶、配饰、纪念品和小龙虾动画表情包等。实施一部广告、一首歌曲、一部动漫、一部剧本、一部影视剧的“五个一”工程,将潜江龙虾品牌形象深植于消费者心中。

据悉,品牌建设有效提升了潜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该市先后被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等称号。“潜江龙虾”“潜江虾稻”也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潜江龙虾”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0多年来,抽检合格率为100%

5月30日下午4时许,中国质量报记者来到湖北交投莱克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访,遇到正在该公司虾仁车间检查的潜江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何正发及两名执法人员。

“我们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何正发告诉记者。去年,他们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流通、生产和餐饮企业99家。今年前5个月已检查企业91家,检查频率、力度都比去年更大。

“欧美人餐桌上,每3只小龙虾就有2只来自潜江。”交投莱克常务副总经理陈莘莘说,自2003年开始做加工出口以来,10多年来公司的产品从未出现质量问题,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功不可没。

潜江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吴明星说,小龙虾是潜江的支柱产业,不仅事关潜江经济发展,更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尤其要加强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该市已建成全国首个虾-稻产业大数据中心,16个小龙虾质量安全可追溯中心和1个中心监控平台,通过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小龙虾从农田到餐桌等各环节的质量可控与溯源追责,为龙虾质量安全撑起了严密的保护伞。“基于智能化的‘放心消费虾乡行’公众号暨小程序,拟在今年龙虾节开幕式上启动上线,监管将再次升级。”吴明星说。

潜江还建起了湖北首个小龙虾检测中心,加强日常检验检测制度,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可追溯。10多年来,无论国抽、省抽,还是市级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出口欧盟135项检测指标无一项超标。2018年,仅针对13个小龙虾万亩养殖基地就完成了508批次的小龙虾检验。今年截至5月底已检验小龙虾317批次,全部合格。

潜江小龙虾,真是厉害!

不过,

吃小龙虾一时爽,

打扫战场愁断肠!

吃完小龙虾产生的垃圾到底应该怎么分类呢?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小龙虾身后事分类图”

整只小龙虾是湿垃圾,

去黄龙虾头就是干垃圾?

龙虾肉、龙虾黄是湿垃圾,

龙虾壳又是干垃圾?

△来源不明的“小龙虾身后事分类图”是错误的。图自网络

针对这种刷屏的“小龙虾身后事分类图”,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垃圾去哪儿了”回应称:扔个小龙虾并没有那么复杂,因为小龙虾、龙虾壳、龙虾头、龙虾黄、龙虾肉全部属于湿垃圾。

△图自网络

上海市废管处进一步解释称,湿垃圾指的就是易腐垃圾,在2019年4月出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中也有列举明确,“水产及其加工食品(鱼、鱼鳞、虾、虾壳、鱿鱼)”都归属于湿垃圾。

△小龙虾扔起来很简单。“垃圾去哪儿了”微信公众号图

区分干湿垃圾?

这几类垃圾有点特殊

到底如何区分干湿垃圾呢?简单来说,干垃圾就是指可焚烧垃圾,湿垃圾就是指可堆肥垃圾。又有网友问了,既然说水产都是湿垃圾,为什么蛤蜊壳却是干垃圾?既然说食材废料都是属于湿垃圾,为什么粽子叶玉米衣又是干垃圾呢?大家都是猪骨头,为什么大棒骨就要算干垃圾?

原来,这是因为湿垃圾的末端处置的第一个步骤是粉碎,考虑到硬贝壳类、大棒骨这些不易被粉碎并且会对粉碎刀片造成损害,而粽子叶这类型长纤维结构容易缠绕机械元件,为末端处置带来影响,所以在归类中将它们放在了干垃圾。

“当然了,大家不用过分纠结,在垃圾分类的初期阶段,大家只要大致地判断出是属于湿垃圾或者干垃圾,即使有个别误投,我们也是可以承受的。”上海市废管处表示,重视垃圾分类是好事,但不必过分妖魔化。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6月12日也出了一张详细的垃圾分类指南图,给大家画了画垃圾分类的“重点”。

此外,官方还提供了垃圾分类简易办法:

可回收物记材质——玻,金,塑,纸,衣;

有害垃圾记口诀——药(要)油(有)电灯;

湿垃圾记原则——易腐烂,易粉碎;

其余都是干垃圾!

本期主编:史玉成

本期小编:王 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美食做法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做法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