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约吃小龙虾,路边的大排档张灯结彩、凉风习习,而小龙虾滋滋冒着火辣气息,再一口冰镇的啤酒下肚,朋友一手抓着一只小龙虾,一边深切感叹:小龙虾啊!夏日之光啊!
一副这世间只小龙虾和她的陶醉感。
小龙虾粗犷豪放,包容性强,既纳得了乡间地头的平民烟火,也不会让西装革履的白领和珠光宝气的名媛们在相同场合下显得格格不入,从来都是夜宵摊上食客宠爱的头牌。四方大桌边上一坐下,「老板,五斤麻小,一箱啤酒!」这一晚上注定是活色生香的了。
平民圈子里如此,网红美食界对它的心思也没少花:小龙虾生煎、小龙虾月饼、小龙虾青团、小龙虾煎饼…… 归功于自带流量的明星效应,原本稍显突兀的搭配也因为小龙虾的加盟每每声势不减,带起一波又一波的拥趸高潮,霸屏了社交媒体和深夜的朋友圈。粉丝对于它的热爱也从来是有增无减,小龙虾好比美食界自带话题热度的流量小生,掀起了属于它的「红色风暴」。
▲ 网红小龙虾生煎,在生煎皮里包上整只剥好的小龙虾肉,光从视觉上就让人垂涎欲滴)
小龙虾的上位之路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鳌虾,原产美国。美国人食用小龙虾的历史已经超过一百年,不仅时间比中国久远,而且吃小龙虾的花样比我们还多。
最经典的一种被称为「水煮小龙虾」,但其实并不是白水煮,而是加入了很多香辛料和配菜,比如辣椒、洋葱、土豆、玉米和香肠等等。另外一种经典的食物叫做小龙虾派,类似于一种叫做炖肉馅饼的美国传统食物,不过内馅由其他肉类变成了小龙虾。
▲ 美国还有小龙虾浇饭、小龙虾寿司卷、小龙虾意面、油炸小龙虾、小龙虾三明治卷和小龙虾煎饼等等花式吃法。
1927年,有日本人从美国夏威夷带来20只小龙虾,想将它们培育成牛蛙的饵料。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把小龙虾当成美味,他们觉得肉质太柴,口感不好。
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将小龙虾带到了中国南京一带,原因不详,有人猜测可能是被当做饵料引入的。此后小龙虾群体凭借着顽强的拓荒毅力,开始在中国繁衍生息并且慢慢发展壮大。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崇明岛到新疆,都可以找到小龙虾。
不过,一直到80年代,小龙虾才爬上家庭餐桌,烹饪方式也由一开始的蒸制变化出更多花样。小龙虾一边丰富自身,一边开疆扩土,直至今日已经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餐桌,北京的簋街、上海的寿宁路、长沙的南门口,消耗的龙虾每天更是要以吨计,剥下的虾壳可以堆成好几座小山,排场大的不像话。
▲ 小龙虾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图为网友做的对比图,幽默诙谐地展示了小龙虾日益攀升的身价。
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它本身强大的繁殖能力,毕竟只有数量够大才填得满中国人对于美食源源不断的需求,其次是个人素质过硬,好吃才是一项食物安(受) 身(人)立(宰)命(割)之本啊!
除了内因,外界力量的辅助当然也必不可少,首先便是「龙虾节」的举办让小龙虾的热度被推向四海八方,成为国际瞩目的明星。2009年,潜江龙虾节开幕,经庞大的造势和海量的宣传渠道传播,又让小龙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流量风暴。
▲ 2000年7月,江苏省盱眙县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中国龙年盱眙龙虾节」,之后不仅联合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等国家的地方政府和国内强势媒体等机构大肆宣传,还在国内南京、上海、宁波、深圳、北京设立分会场,形成「四国联动,六地联办」的格局,将盱眙龙虾节迅速打造为一个影响力远至海外的节庆品牌。盱眙万人龙虾宴,从2000年至今,已成为影响力遍及海外的节庆品牌。
如果把小龙虾比作一个背着美国梦期望在中国白手起家施展抱负的创业者,其带着几十人的小团队一路漂洋过海跨越半球,短短几十年间发展了数以亿计的团队下线,最终在中国以夜宵摊头牌的身份打出一片江山,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业务能力可谓顶一流。只不过理想抱负的实现堆积在无数同族尸体之上,而后继者依旧源源不断,创业之路也可谓鲜血淋漓。
不由让尔等感叹:小龙虾,真的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励志的食物了….
不同城市的小龙虾,各有什么特色?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小龙虾走上餐桌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而其做法却已经在各地厨师发挥创造之下,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内容。
如果你说小龙虾只有十三香和麻辣口最好吃,那五湖四海的粉丝们可是不答应的。油焖、蒜蓉、水煮、干煸、椒盐、麻辣、清蒸…… 只有没吃过,没有做不出来的。
每一座爱吃小龙虾的城市,都有赋小龙虾相衬又独特的口味。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不同城市的小龙虾,味道各有什么不同?
上海
时尚时尚最时尚
上海宁对小龙虾的态度并不是以量取胜,而是想法设法把小龙虾吃得摩登,吃得高大上。
除了传统口味,酒醉小龙虾、泡菜小龙虾、咸蛋黄锅巴小龙虾、榴莲小龙虾.....什么食材都能与小龙虾混搭。
吃过最特别的当属榴莲味。一口下去,榴莲的甜与虾肉的鲜在口腔里平分秋色,对于榴莲爱好者来说简直欲罢不能。
而酒醉小龙虾,最惹人的反而是「酒」。一会儿来个30年花雕小龙虾,一会儿又白兰地熟醉小龙虾,爱酒的朋友分分钟扛不住这个诱惑。
▲ 酒醉小龙虾
北京
痞子英雄「簋街麻小」
「麻小」这个词常在北京听到,有那么点儿街头痞子风,因为他们觉着麻辣小龙虾听着不够利索。
早期在北京要吃小龙虾,必定去簋街无疑。在簋街挑吃麻小的店铺,简单粗暴:谁家门前瓜子皮多,就去谁家。
但外地吃货来到这一定会惊讶:虽然簋街的小龙虾四季都有,但略小略贵,居然还是论只卖的!按个头大小,6元到25元不等。
▲ 麻小麻小,受欢迎的自是麻辣口味偏多,吃起来各种香辛料交织舌尖,最后都化为一抹鲜和麻。五香味和蒜蓉味排在麻辣之后,也是颇受欢迎的。
盱眙
十三香口味的起源地
说到小龙虾,作为南方人的我首先想到的是十三香。这是小龙虾所有做法中口味最复合也最传统的一种。
盱(xū)眙yí是十三香的发源地,自然在这里吃到的小龙虾口味比较正统醇厚。我听朋友说吃盱眙小龙虾的时候,虾黄都泛着金色的光!光是想想就恨不得立马出发,嗦上一口~
麻、辣、鲜、香、甜、嫩、酥,十三香这种「最多元口味」吃法,配合当地小龙虾的优良品质,难怪盱眙这座小镇会让那么多吃客慕名而来。
同在江苏省,盱眙十三香也自然也影响了江苏省南部地区,比如南京。南京人一年吃的龙虾壳可以绕地球五圈!
▲ 十三香是盱眙小龙虾特有,常见的配料一般会有:花椒、八角、小茴香、丁香、桂皮、豆蔻、白芷、山奈、木香、砂仁、高良姜、草果、肉桂、香叶、孜然、芫荽籽、陈皮......(别数了,超过十三种了…)有些人一直会疑问十三香究竟是哪十三种香料,其实不必纠结,香料可以自己自由组合调配,用的比例和量也全任由发挥,没有统一标准。万一吃到哪家小龙虾特别好吃,就算追着厨师想问出个所以然来,估计他只会微笑地告诉你:适量,即可。
成都
辣的基因藏在卤汁里
当我第一次听朋友说她吃的小龙虾是卤制的时,感觉她一定是吃了假的小龙虾。
后来才发现,对于成都人来说,没有什么荤菜是不做成辣的。卤煮?也要辣到你跳脚。
把小龙虾先爆炒再卤个几十分钟,里面还要放最烈的小米辣,卤出来的小龙虾油少汁水多,每一丝肉都饱满入味。
▲ 很多人在成都会辣到头晕眼花,这个时候,解辣神器酸角汁了解一下。
长沙
特立独行的口味虾
全国都在吃小龙虾的时候,湖南人偏说他们爱吃口味虾。
我曾以为口味虾是一种特别的品种,直到在长沙亲眼所见,才发现那就是我们说的小龙虾,只不过长沙人会喜欢小龙虾去头、开背。
长沙的口味虾汤汁是用鸡架子熬制而成,十分鲜美,而且相比较其他小龙虾的做法,口味虾还多了一抹胡椒味。
有这么好的汤汁当然不能浪费啦,因此当地的朋友喜欢在吃完口水虾之后叫上一份清水面。吃完了口味虾把面往里一糊,一干又是一大碗面!
会吃又会玩的湖南人民,不但在省内「全民吃虾」,并且坐拥湖南卫视这座大山,口味虾都变得洋气起来了,安利效果一级棒。
▲ 对于湖南口味虾的记忆,是小时候《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里不断被提及以及屡屡搬上电视屏幕的「来长沙必吃食物」。但凡来个明星参与湖南卫视节目的录制,口味虾隔三差五就要被拿来用作招待,电视台还把其置入很多游戏体验环节加深观众对它的印象。于是,虽然没去过长沙,「到长沙必尝口味虾」的概念已经早一步深入脑海了。
武汉
哼着《稻香》的出口大户
大噶可能不知道,餐桌上的小龙虾有6成都来自湖北,这里出产的小龙虾多是「稻田养殖」,个大肉紧。这种肉质紧实Q弹的小龙虾,还在《天天向上》的「谁是虾王」特辑里一举夺魁。
到了夏天,武汉到处都能看到油焖大虾的招牌。发着光的红油和大颗的独蒜很是吸引人。口感上来说的话,油焖大虾口味更辣更重,当然也因为用油量大的缘故而更香。
而另一道全味虾球,则是麻辣里带着回甜,两种风味都值得一试。除此之外,清蒸大虾、蒜蓉大虾、麻辣虾球都是能在武汉吃到的特色,来到不要错过。
我听武汉朋友说,他们那儿的热门小龙虾店甚至有黄牛在卖号, 换一个号15元,还兜售插队机会...... 为了小龙虾,就问谁能有他们拼。
▲ 油焖大虾发源于江汉油田五七厂的所在地潜江,当时五七厂一家大排档的厨师尝试用油焖的烹调方法制作整只小龙虾,同时放少许白糖,加适量的啤酒焖煮,菜名取为油焖大虾,一下子成为受食客追捧的新菜色。90年代初,油焖大虾由潜江传到武汉,武汉也由此被迅速攻陷。
在这个让小龙虾瑟瑟发抖的夏天,不管是常见的麻辣、十三香,还是新派冰镇、榴莲香,只要是好吃的,我都打算品尝一二。
我找到各地的资深美食家、媒体人,请他们给我推荐了杭州、上海、北京、南京四地吃小龙虾的最好去处。
小龙虾到底能不能吃,该怎么吃?
小龙虾总被负面信息缠身,什么「小龙虾专吃生活垃圾?」 「小龙虾生活在污水里?」「体内各种重金属超标?」「跟横纹肌溶解症有关?」的问题屡屡被搬上热搜,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不敢吃虾。
其实小龙虾也是无辜的很,自己是杂食动物,主要食物是水底的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和一些小鱼小虾,只是食性杂,吃的东西和垃圾完全沾不上边。对环境也是适应能力强,没那么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在稍微脏乱差的环境里也能生存(不然怎么繁衍生息啊!)。一种艰苦卓绝的吃苦精神被打上了「吃垃圾」、「喜欢污染环境」的标签,真的是欲哭无泪。
再者,以现在地球人吃虾的规模,野生小龙虾的数量根本不足以满足捕捞需要,在小龙虾一路白手起家的过程中,相关的养殖产业也在同步发展以及推进,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现在餐桌上的小龙虾基本都是养殖的了,不然,要是还吃野生的,小龙虾这个物种早就灭绝了!
关于重金属超标和横纹肌溶解症的担忧,主要也是来源于其「不卫生」的生活环境。而现在餐厅售卖的小龙虾的货源都来自各大卫生又系统的养殖场。卫生问题从源头上解决了,相继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压根不会再出现了。
▲ 金湖县的小龙虾养殖基地,环境优美。
虽然谣言的传播在一段时间内对小龙虾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制,但小龙虾身正不怕影子斜,依旧踏踏实实做自己,公关危机之后,不但消除了别人的误解,还收获了更多粉丝的热爱,声势不减反增。
关于吃小龙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步骤,而我分为三步:
1、 嘬汁水——除去虾本身的质量好坏,从汤汁里足以衡量出店家在这份小龙虾上下了多少工夫。一份小龙虾好不好吃,刚开头这一口就知道了。
2、 吃虾头——吃虾头,为的是吃虾黄。虾黄是一只虾里最宝贵的部分,味道更是鲜美。吃虾身——新鲜料理的活虾肉质饱满而软嫩,跃动着好像少女的舌尖。这是整只虾最核心的部分,食客们费心剥去外壳就为了这一口七窍玲珑。
剥虾的方法也有讲究:
当然,这只是针对初学者而言。真正对龙虾熟悉的老饕,电光火石间就能顺溜地把一只虾从碗里送进嘴里了。
我对小龙虾的热情大概就像是这夏天给人的感受:狂放而热烈。夏日肆意挥洒的汗水有多少是献给了它,又有多少深夜倾诉衷肠的故事由它见证。在小龙虾里能吃穿一个盛夏。住处边上有一家龙虾店叫「幸福的龙虾」,每晚上食客络绎不绝,故事也从没断片。「幸福」二字,多生动的说法啊,一击即中食客的情感点。
当然,幸福的不是龙虾,而是我们这帮能吃到龙虾的人。借用蔡生常在微博上用到的一句话:「没有这一顿小龙虾的夜晚,最难将息。」
龙虾的江湖里,你我终将提虾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