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农业大省,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首位,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稻渔综合种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全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000多万亩,其中水利条件好、具备开展稻虾综合种养条件的有1000万亩左右。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面积仅为400万亩,还有600多万亩的空间可以去挖掘、去利用。”
前不久,在六安市霍邱县举行的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推进调度活动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表示,安徽将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稻渔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稻渔产业扶贫、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稻渔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稻渔产业。
政策叠加释放利好 400万亩稻渔空间稳步推进
2018年底,安徽提出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力争到2022年,每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00万亩,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000斤,亩年产值达到1万元。
为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要求省市县三级都要拿出扎实举措。省农业农村厅重点开展政策设计和宏观指导服务,市级负责加大综合协调和工作推进力度,县一级则要加大落实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担当主体责任。
“我们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研究制定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加大要素资源的整合力度,把资金、技术、服务用在关键点、关键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规模效应,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今年要确保完成400万亩的既定发展目标。”杨增权告诉记者。
近年来,各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安徽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粮食、渔业绿色攻关模式等重点支持范围,支持示范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技术研发推广。而品牌粮食建设、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五个一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也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了支持范畴。
据介绍,安徽还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形成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主体、金融信贷支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把稻渔综合种养纳入农业保险范围,探索开展小龙虾价格保险,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与此同时,安徽提出打造建立面向长三角的稻渔产品示范基地,努力提升稻渔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率。调查显示,安徽省小龙虾有近60%销往长三角地区,占长三角市场份额的25%左右。小龙虾、甲鱼、泥鳅、虾田米、鳖田米等优质稻渔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正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