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池塘为何会变黑,有什么不良影响及如何应对?

   2021-03-01 网友投稿佚名5920
核心提示:  对于刚开始养殖小龙虾或者准备养殖小龙虾的朋友来说,不懂得辨别小龙虾虾苗好坏或运输放苗方式不当等极易导致虾苗的成活率低

  对于刚开始养殖小龙虾或者准备养殖小龙虾的朋友来说,不懂得辨别小龙虾虾苗好坏或运输放苗方式不当等极易导致虾苗的成活率低。据小龙虾养殖户新手反馈,他从外地购买的高价虾苗回来投放到稻田中,刚刚放入稻田中,当时还行,可是没过多久几乎全部死亡,还没开始养殖就损失几万多元钱,甚是可惜。

  那么如何选择优质小龙虾虾苗并进行活虾运输呢?

  1、选择虾苗时要选大小适中、活力好、反应敏捷、游动迅速。

  2、运输虾苗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脱水严重,则虾苗容易死亡;运输时可以用泡沫箱或者塑料箱,但密度不能太大,箱内垫湿草,以保持箱内湿润。

  3、放苗时很多养殖户往往直接往水里倒,其实这种方式是非常错误的,死亡率高。正确的方式是:放苗时应该避开阳光曝晒,先进行试水,然后多点均匀投放。虾苗质量的好坏是养虾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养殖户应切实做好选苗和运苗。

  俗话说“养鱼就是养水”,在我们日常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和底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小龙虾的生长繁育状况。而养殖池底“黑化”是我们养殖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下面我们着重来剖析“黑化问题”。

  小龙虾养殖新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池底泥土失去原有的颜色,变黑发臭还具有腥味,这类问题在老池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池底黑化的常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由于池塘养殖前未进行清塘,存留于淤泥中大量有机物,遇高温天气时发出臭味;

  2、投喂饲料量过大,造成饲料在池中无法及时分解,继而使底部变黑;

  3、小龙虾尸体在池底腐烂,使水体有机物超标,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发黑。

  池底黑化对小龙虾养殖的不良影响往往表现为以下三点:

  1、影响品质:由于池底发黑,对长期生活在这种底质上的小龙虾课直接影响其体色和肉质,如黑壳;

  2、影响生长:池底黑化后,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利于小龙虾生长繁育,严重还会导致小龙虾大面积死亡;

  3、易滋生病菌:有害病菌大量繁殖,轻则影响生长繁育,严重会导致小龙虾死亡。

  那么如何解决池底黑化呢?常见措施如下:

  1、养殖池塘彻底清淤消毒后进水一段时间后再放苗,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根据小龙虾的生长规格合理投喂饲料,以减少残饵堆积池底。

  3、日常管理注意定期更换新水,并采取措施调节水质改良底质。

  4、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水草的生长繁殖,以防止水草(特别是丝状藻)的大量生长:若发现水草过多或水草死亡,则应及时将其捞出,防止腐烂变质。

  如遇青苔或蓝藻爆发时,应选择生物方式控制,如选用益生菌产品(推荐EM菌),利用有益菌分泌的代谢产物纤维素酶分解丝状青苔,同时分解蓝藻细胞壁,抑制青苔和蓝藻生长,但对养殖小龙虾和水草安全无刺激。

  5、定期使用EM菌配合改底片进行调水改底。

  改底的产品种类繁多,目前市场上安全高效改底产品为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片。过硫酸氢钾被称为第五代消毒剂,绿色安全。

  根据养殖户多年的经验,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小龙虾发病的高峰时期,此阶段一旦放松警惕,则极易大规模死虾病虾。因此我们在养殖小龙虾一定要提前预防,当小龙虾开始真正发病死亡了再去治疗就为时已晚,很难完全控制 。

  其实,不管养殖新池老池都会发病,而且均集中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只不过新池发病率稍低,但并不代表没有。总的来说,引起小龙虾虾发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不是单因素引起的,如由于五六月份天气不稳定而引起的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细菌虫卵滋生;水草缺乏,营养不足,虾蜕壳不遂;虾农连续起捕小龙虾引起机械损伤等均可引发小龙虾发病。因此小龙虾日常养殖管理一定要做好调水,补钙,内服,消毒,水草养护等预防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 站长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