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稻虾种养产业保持较快发展

   2023-08-05 2510
核心提示:施肥5~7天,田面保持水位20厘米种植水草,宜选择伊乐藻,种植时间为 11 月-翌年 3 月,行距 8 米、株距 4~5 米,草团直径30 厘米左右。 2

稻田养殖小龙虾繁养分离高效模式研究

稻田养殖小龙虾繁养分离高效模式研究

_杨卫明

近年来我国稻虾种养产业保持较快发展,笔者从 2018 年开始关注稻田养殖小龙虾繁养分离高效模式研究与推广,现将试验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一、试验基地情况

1. 基地选择 2020 年在海盐县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交通方便、电力供应有保证的农场设立稻田小龙虾繁养分离高效模式试验基地 5 个,单田块 6 670~20 000米2,试验田块总面积1 734亩。

2. 基地建设 试验区分为苗种繁育区和成虾养殖区,苗种繁育田块不开挖沟坑,通过田面取土及装运泥土修筑加高堤埂,堤埂高出田面0.6~0.8 米,面宽不小于 1.5 米,坡比 1∶(1~1.5)为宜。在种养区四周构建防逃围栏,搭建时将高0.6~0.7 米的防逃材料埋入堤埂中 20 厘米,四角转弯处建成弧形。每个种养单元进排水系统需独立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宜呈对角设置,均需安装孔径0.25毫米双层防逃网袋。

二、主要技术措施

1. 前期准备 田间工程改造后,注满水泡田1个月,以消除稻田中农药残留。泡田结束排干田水,重新注水 10~20 厘米,每亩用生石灰 100 千克消毒除杂,消毒7~10天,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00~500千克。施肥5~7天,田面保持水位20厘米种植水草,宜选择伊乐藻,种植时间为 11 月-翌年 3 月,行距 8 米、株距 4~5 米,草团直径30 厘米左右。在冬季及早春及时补充有机肥、调节水质,确保水质“肥、活、嫩、爽、清”,后期随水草的生长而逐渐加高水位至40~60厘米。

2. 水稻栽培 成虾养殖田块选用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水稻采用常规种植,秸秆留茬 50 厘米还田。苗种繁育田块选用叶片张开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中稻品种,生长期不超过135天,10月上旬完成水稻收割,秸秆留茬还田。

3. 苗种放养 选择本地具有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虾苗,或本场配套种苗田繁育的虾苗,虾苗要求体表光泽、无附着物、附肢齐全、规格整齐、活力强。运输宜采用塑料框铺水草保湿,运输时间不超过 2 小时。3 月上旬-5 月初放养 4 000~6 000 尾/亩,虾苗规格 3~5 厘米/尾,根据成虾出塘情况可适当补投虾苗。

4. 日常管理 虾苗放养前,田面水位应随水草生长而逐渐加高。4 月中旬后逐渐抬高水位至50厘米,保持草头露出水面即可。每7~10天施用1次EM菌或含有腐植酸钠的生物肥调水、改水。日常投喂使用配合饲料,采取定点投喂方式均匀投在无草区。早晚投饵,上午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 30%,下午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 70%。日投饵量视天气、温度、虾摄食等情况及时调整,以虾在 2 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率 4 月中旬前为2%~3%,4月中旬后为3%~6%。

5.适时捕捞 成虾捕捞时间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水稻插秧前要分批捕捞干净。以地笼捕捞为主,捕大留小,隔 3~5 天换一个地方捕。当捕捞量减少时,宜降低田面水位,最后干塘捕净。

三、苗种繁育

选取一定面积水田作为小龙虾苗种繁育田块,苗种繁育田块和成虾养殖田块面积比以 1∶(4~5)为宜。苗种繁育田块外堤埂、防逃围栏、进排水系统等建设要求与成虾养殖田块相同。10 月上旬完成中稻收割、秸秆留茬还田,施发酵腐熟有机肥等培肥水质。

1. 种虾投养 8-9 月,苗种繁育田块每公顷放养规格 30 克/尾以上的亲虾 375~450 千克,雌雄比为(3~5)∶1。亲虾须就近购买,以防长途运输脱水死亡,运输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

2. 种苗培育 亲虾转移至苗种繁育田块后,需同时投放适量异地引进的高品质、远缘品系小龙虾亲虾,维持子代良好遗传性状。田面水位逐渐加高至 50 厘米,冬季加深水位保持 60~70 厘米。加强巡塘,及时破冰防冻、防缺氧。

3.虾苗移养 翌年3月开始,分批捕捞苗种繁育田块中的虾苗,按不同规格分开投放,保证每个成虾养殖田块中虾苗大小基本一致,留适量存田虾苗在苗种繁育田中继续养殖。虾苗捕捞时,将同时捕获的产卵后亲虾全部出塘销售,3-4 月小龙虾市场价格较高,可获得较高收益。

四、试验结果

试验基地面积1 734亩,2020年水稻和商品小龙虾总产值 1 218 万元,产量及产值明细见表 1。水稻平均亩产量 546.2 千克,亩产值 1 638 元;小龙虾亩产量 141.6 千克,亩产值 5 386 元;亩均成本 3 988 元(含设施折旧、土地租金、小龙虾饲料、电费、人工等),亩均利润达3 036元。

表1 稻田小龙虾繁养分离高效模式试验产量及产值情况

五、分析与讨论

1. 实现“早出虾、出大虾” 繁养分离模式将虾苗繁育和成虾养殖科学合理分开,虾苗田块用于种植中稻,早收割、早上水、早出大苗;成虾养殖田块不开挖沟坑,保证水稻种植面积不减,利用“冬闲田”进行成虾养殖,实现早放苗、早出虾、出大虾,有效提高种养综合效益。

2. 保持小龙虾良好性状 稻虾繁养分离模式下,每年需向苗种繁育田块投入一定量的异地优质种虾进行远缘品系杂交,以防种苗近亲退化,保持种苗优良生长性能,同时也有利于对苗种塘的集中精细管理,为小龙虾的增产增效保驾护航。

小龙虾水稻田养殖视频_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视频_稻田龙虾养殖技术大全视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养殖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养殖技术
点击排行
 |  加入我们  |  公司发展史  |  未来愿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技术与支持  |  网络营销  |  发布商机  |  发布新品  |  发布采购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渝ICP备2022001431号  |  渝公网安备50010202001464号
Powered By DESTOON